“在我最无助、最痛苦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家的温暖。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出院一个月后,来自俄罗斯的女模特小卡带着一封手写的俄文感谢信回到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脊柱运动创伤科。近期,广东省中医院广泛开展“免陪照护”病房试点工作,大学城医院脊柱运动创伤科医护康团队创新“1+N”五位一体的照护模式,兼顾医疗、护理、康复、营养、心理的专业照护,让骨折入院而无人陪护的小卡得以快速康复。
外国模特意外遭到重创骨折
2025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正值花样年华的俄罗斯模特小卡(化名)遭受了骨盆粉碎性骨折的重创,被送往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脊柱运动创伤科治疗。在广州举目无亲,身体的疼痛,语言不通的障碍,都让小卡十分惶恐。
“刚入院时没有家人朋友在身边,我害怕极了。”小卡的困境正是我国推行“免陪照护”政策所要解决的痛点。大学城医院脊柱运动创伤科开展的“1+N”照护模式,为小卡撑起了一片天。
“1”是指一位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全程护理指挥官”。入院当天,迎接小卡的是主管护师李姑娘。“别担心,我们会帮助你的!”通过翻译软件,李姑娘向焦虑不安的小卡传递了第一份安心,“1+N”团队的全周期个性化护理就此开启。作为科室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管护师,她承担起“全程护理指挥官”,首先进行了系统性部署。
李护师首先进行了精准评估,全面评估小卡的伤情和心理压力、术后潜在并发症风险如血栓、疼痛、睡眠障碍等,以及零陪护下的生活照护缺口。基于评估结果,她统筹制定了一份详尽的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快速康复路径图,精确设定了每日主要护理目标、关键康复介入的时间节点,如术后6小时床上活动、72小时床下训练、疼痛与睡眠管理策略、何时引入中医外治、语言沟通解决方案及生活照护的全程保障方案。
随后,她又迅速组建并精准调配了“N”团队资源——向专科护士下达如何做好围手术期并发症管理;指导管床护士重点落实基础护理与中医特色干预;协调护理员24小时生活保障并融入情感支持;与康复师确认早期介入的具体方案与衔接点;与营养师沟通如何保证患者在异国他乡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
“N”团队温暖了异国姑娘的心
在统筹指挥下,“N”团队的成员们各展所长开展工作。护理员王姨24小时照料小卡的生活。为了缓解小卡的孤独感,王姨主动学习了几句简单的俄语——“加油!”“你很棒!”“感觉好点了吗?”这些并不标准却充满温度的问候,让小卡倍感温暖。
管床护士朱姑娘帮小卡用中医破解睡眠难题。小卡受伤后疼痛焦虑,夜间难以入睡,眠浅易醒。朱姑娘帮她使用了“开天门”头部按摩、头部“滚蛋疗法”、耳部刮痧等中医外治法,有效舒缓了她的紧张情绪,改善了睡眠质量。
专科护士戴姑娘精准执行血栓防控措施,通过悬空灸促进双下肢气血运行,配合气压泵治疗、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物理治疗,还指导小卡进行肺康复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康复师周医生术后6小时即介入床上关节活动度维持和肌肉激活训练,术后72小时内就启动了从床上到床下的渐进式康复训练。
营养师何医生早期介入,对小卡进行了全面的营养风险评估和个性化需求分析,针对她骨盆骨折术后高代谢状态、伤口愈合需求以及因活动受限导致的胃肠功能变化如腹胀,制定了精准的营养支持方案,还特别为她提供了符合她口味的食物选择。
“1+N”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照护方案,极大提升了小卡的康复速度和住院舒适度,术后第3天床边坐起,术后第7天完成轮椅转运训练,术后第12天达到出院标准。
点赞“中国特色”免陪照护
当小卡的父亲从俄罗斯赶到广州接女儿出院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既惊讶又感动。他坦言,在来中国之前他真的没听说过生病住院还可以“免陪护”,隔着千山万水听说女儿受了重伤,其实心里很着急。直到赶到广州,看到女儿得到了护士、护理员、医生像家人一样的照顾,恢复得又快又好,才终于相信在中国住院真的能得到比亲人还周全的照料。“原来不是不需要陪护,而是中国医生和护士很专业还很有爱!”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曾秀云、林红连、戴阳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