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越秀区民政救助服务队(以下简称越秀救助队)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他叫胡加伟,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几个月前,胡加伟曾经一度流浪街头,在越秀救助队队长胡占权与尚丙辉团队社工的帮助下,不仅得以重返家乡,如今更是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迈上了正轨。此行特地来到越秀救助队办公室赠送锦旗以表感激。“感谢广州恩人对我的帮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份恩情。”胡加伟说。
胡加伟(左三)向越秀救助队送锦旗致谢
街头遇困 救助队及时介入
胡加伟与广州好心人结缘在几个月前。在越秀区横枝岗路,当时越秀救助队队长胡占权正在白云山附近开展街面巡查,经过横枝岗途中发现了胡加伟。彼时,他身无分文,因没有身份证件务工不着,只能辗转流浪,生活毫无保障。在将近一个多月时间里,胡家伟仅靠着琐碎的零食果腹,运气好的时候有好心人施舍一些东西吃,运气不好就一直饿着肚子,他有时会去捡废品卖到废品收购站维持生计。当胡占权发现他时,他面黄肌瘦,整个人都无精打采。为助其摆脱困境,胡占权与尚丙辉社工等人立即给他买了快餐盒饭,并派发八宝粥、饼干等食品,才帮助他恢复了一些气色。就在众人准备进一步开展救助工作时,了解到胡加伟三十多年时间一直在外打零工,由于赚不到钱不好意思回家,甚至连户口和身份证都没回家补办,所以才在务工时连连受挫。
热心的尚丙辉为胡加伟买来盒饭
胡占权勉励胡加伟好好工作,迈向崭新人生。
精准“输血”助其与家人团圆
据了解,胡加伟今年58岁,有四兄弟,他排行老三。他出生在贵州毕节的小山村里,打小家境贫寒,外出务工成了他唯一的出路。他回忆,自己十七岁时独自前往湖北省武汉、襄樊两个城市打工。二十多岁又南下到惠州市打散工,三十多年从未回过家,可惜的是这些年攒下的积蓄被自己花完了。最近几年,他发现很多企业都要求有身份证件才能务工,而他身份证丢失,找工作遇到一定困难。对此,胡占权向他说明了身份证的重要性,一番劝导下胡加伟终于同意先回家办好身份证,后面再作打算。为了帮他寻找亲人,社工随即为其发布寻亲启事,并在贵州省金沙县向日葵公益协会会长赖元菊的助力下,与当地村委会取得联系,确认其身份。由于胡加伟没有手机,尚丙辉协助其与弟弟视频通话,几十年没见,兄弟两人已经不认得彼此,在谈及家乡的人和事,双方才渐渐确定对方的身份。然而父母和大哥早已离世,弟弟家境也不宽裕,无力前来广州将其接回。为了打消他的顾虑,胡占权找到村干部,请求协助恢复户籍及办理身份证,得到了村干部的支持。胡加伟回家的难题迎刃而解,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最终在越秀救助队与尚丙辉社工的帮助下,胡家伟踏上返乡的列车,辗转回到了故乡。
主动“造血”为他找到新工作
今年3月,在老家成功办理好身份证之后,胡加伟并没有在老家办理低保,而是重新回到广州,主动求助尚丙辉社工寻找工作。当社工问及为何不办理低保,胡加伟却表示:“我想自力更生,不想给家乡政府添麻烦,而且现在自己还能干,想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此时他身上除了一部手机之外,仅有弟弟给的1000元现金,生活处境依旧艰难。在越秀救助队的支持和指导下,尚丙辉着力开展就业支持工作,多方打听为其链接就业资源。好在胡加伟干过很多活,为人勤快能吃苦耐劳,得到了某资源回收中心的认可。2025年3月18日,在社工的精心安排与牵线搭桥下,胡加伟成功入职回收处理员岗位,彻底开启新的生活篇章。社工协助其办理银行卡
在越秀救助队门口,胡加伟与胡占权激动握手表达感激。几个月过去,胡加伟精神焕发,与起初在街头流浪时简直判若两人。也让越秀救助队与尚丙辉社工团队工作人员感到欣慰。胡加伟的故事,是越秀救助队"精准救助、长效帮扶"工作理念的缩影。团队不仅满足于帮受助人员解决短期生存问题,更致力于挖掘他们的内生动力——从协助返乡团聚到助力就业创业,从恢复户籍身份到重建社会联结,每一步都在为该群体搭建“自力更生”的阶梯。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越秀区流动救助服务队共劝导、指引各类露宿人员523人次,累计成功救助各类人员251人,其中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150人,购票返乡57人,寻亲安置17人,向流浪人员派发食品2265件。从输血到造血,从临时救助到深度帮扶,救助工作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转变,推动救助工作向更精细化、人性化、长效化方向发展。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谢文佩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