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活动评审组走进广州市荔湾区开展实地调研。当天,评审专家组先后走访考察了“鹅潭新韵”“聚龙古村”“古祠流芳”“荔湾盛境”四处入选景点。调研期间,荔湾区各入选景点向评审团详细展示了各自特色,评审专家认真听取介绍,为景区建设建言献策,并建议“打包”推广“西关风情”。
▎深入调研,感受荔湾南北片区风情
翠洲洋楼,古树苍翠。当天一早,评审团首先来到有“露天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沙面岛,本次评选中,沙面·西堤旅游区与隔江辉映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共同构成了“鹅潭新韵”景点进行参选。白鹅潭,地处珠江三航道交汇处,曾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商贸繁华,如今,这里是广州打造世界级滨水文商旅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新春,广州春节烟花汇演时隔12年震撼回归白鹅潭,吸引全城关注。
随后,评审团专家来到位于荔湾区大冲口涌北岸的聚龙古村,这里是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2013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目前,古村里19幢传统建筑中已有11幢完成活化改造,用作非遗、文创、社区服务等空间,还引入餐厅、影视创作等10家企业。
当天下午,评审团专家还走进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4A级景区陈家祠,这里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址。陈家祠是广州著名文化地标,2002年、2011年两次入选“羊城八景”。近年来,陈家祠积极引入数字技术手段,大力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打造“古祠流芳”文化IP,年均游客接待量超200万人次(以外地游客为主),2024年博物馆全年文创销售数量约41.8万件,走在广东文博文创领域前列。
广州西关永庆坊景区是当天调研的最后一站,这里是国家4A级景区、广州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年均游客接待量达3000万人次。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区位处广州老城荔湾区西关腹地,是老广州文化风貌最典型的代表街区,目前有两大核心片区——北部的荔枝湾片区和南部的恩宁路(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片区。其拥有市内最多最密集的“最广州”历史人文元素,包括古村、古庙、古榕、古水系、古塔、古祠,西关大屋、竹筒屋、骑楼街、麻石街巷,还有众多名人故居旧迹、典故,更有众多美食老字号和西关小吃,以及粤曲粤剧私伙局、“三雕一彩一绣”等传统非遗和民俗。调研过程中,评审专家乘船从文塔出发,沿荔枝湾涌,打卡沿途十二座桥,从荔枝湾片区行至恩宁路片区,感受一路水陆风光和人文魅力。
▎专家建议1:“羊城八景”评选要考虑时代意义
调研中,评审团对于景区景点的时代意义非常关注,专家普遍认为,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是入选“羊城八景”应具备的元素。
在广东省非遗馆调研期间,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级作家梁凤莲对馆内的交互展示颇感兴趣,她提出,非遗不应被固化或边缘化,而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激活和传承使其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让人们能够享受广式生活的雅意。
“大家对陈家祠的熟悉度很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陈家祠,有什么新想法、新方向,能给各地旅游者带来什么新惊喜?”参观完陈家祠,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首席主持陈平则向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副馆长曾思平提问。曾思平介绍了近年来该馆在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展陈水平,开展创新宣传方面的工作。陈平建议,藏品要进行挖掘、梳理,展陈方式要更精致、更靠近现代人的审美。“不能把保护和创新对立起来。文化遗产都是人造出来的,每个时代都在创新,我们当下的时间点也是起点,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她表示。
▎专家建议2:打包推广“西关风情”,从“点”辐射到“区”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湾区是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的中心城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这里有古老的街巷建筑,保留着最岭南的市井生活;这里打造了具有代表性的新项目、新景点,展示着广州发展的活力。历史上,荔湾美景多次入选“羊城八景”,“荔湾渔唱”“双桥烟雨”“鹅潭夜月”“古祠流芳”“荔湾胜境”……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相融合,让荔湾成为展示“最广州”“最岭南”的城市窗口。
本次调研中,评审专家纷纷指出“荔湾是广州的根。”“荔湾是广州千年商都发源地,很多小店从街区自然‘生长’出来,给人很亲切的感觉。广州是很多元和包容的,不能忘记城市烟火。”陈平说。不少专家还建议,由“点”辐射到“区”,将碎片化的景点有机串联,打包推广“西关风情”,打造有广州特色的代表性名片。
参观完陈家祠后,广州市景协旅游发展中心主任邹义荣就表示,“羊城八景”的评选不要陷入“点”的思维,而是要用“片区”的概念。“陈家祠两次入选‘羊城八景’,一直以来是荔湾的名片,但一直受制于空间,希望能够总体规划陈家祠旅游区,让周边园区改造、地块开发与陈家祠形成联动,把片区推广出去。”他进一步举例解释,去上海城隍庙,不可能只是逛个庙,一定要有一些体验及服务配套以及游玩项目,才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据了解,陈家祠将强化与1906科技园、西华路等周边文旅资源联动整合,打造岭南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增强景区整体吸引力。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实习生:田雨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钻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