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云端赋能・智慧共生——广州市中小学全学科智慧阅读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成果展示会”在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举行。全市智慧阅读领域专家、教研员及实验校代表齐聚一堂,通过课例展示、经验分享、专家讲座等形式,共探教育数字化与全学科阅读融合的创新路径。
全学科课例展示:智慧平台赋能课堂创新
活动现场,三位教师带来不同学科的智慧阅读融合课例,展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教学中的多元应用。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黄旖健老师执教英语课《Travel in Huadu》,以本土旅游文化为切入点,借助平台AI互动工具与实时反馈技术,引导学生掌握旅游英语表达,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校王亚敏老师的语文课《我们奇妙的世界》,依托平台资源构建“情境导入—探究悟理—练习提升—讨论拓展”高效课堂模式,融入AI 指令训练,助力学生突破长文本阅读难点,培养思辨意识。狮岭镇振兴第二小学周静文老师的科学课《合理利用资源》,以平台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实验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落实科学思维培养。
专家点评:技术融合凸显素养导向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英语教研员李家丽等专家对课例进行总体点评,肯定教师将平台资源与 AI 工具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既增强了课堂互动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又凸显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专家们指出,英语课通过AI实时评价实现精准教学,语文课以“顺学而导”策略激活学生主体能动性,科学课则通过“资源情境化+实验探究”模式提升实践能力,均为全学科智慧阅读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式。
专家引领:多维构建智慧阅读生态
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党总支部书记王月霞以《“智阅”添翼,“树品”新枝》为题,分享学校通过AI工具开展课内外多元阅读评价的实践经验,提出从理论研究、教学模式、技术赋能、多维评价四个维度深化智慧阅读。花都区狮岭镇冠华小学张利玲副校长介绍“四全式”智慧阅读模式(全方位、全学科、全过程、全动员),通过平台资源打破学科边界,构建“阅读输入到素养输出”的立体化支撑网络。
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婉兰深入解读“四全式”阅读的区域实践,强调依托平台优质资源推行“以量促质”模式,通过“线上馆校班家联动+线下智慧平台支撑”拓展阅读空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术顾问谭健文以《阅读是通向幸福的心灵地图》为题做讲座,倡导以阅读为桥梁连接认知与情感,关注学生生命意义感,让课堂成为孕育幸福的“意义孵化器”。
展望未来:数字化驱动教育形态变革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智慧阅读项目负责人林韶春在总结中表示,本次活动全景呈现了广州教育界在智慧阅读教学场域重构与数字资源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他呼吁各校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及AI工具,进一步深化教育数字化探索,为广州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范例,推动阅读教学从“资源应用”向“形态变革”跃升。
据悉,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将持续发挥科研引领作用,以平台为载体助推智慧教育赋能课堂创新,助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走深走实,构建“云端赋能、智慧共生”的教育新生态。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晓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