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202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古籍里的彩色花朵是这样印出来的!
2025-06-14 18:19:03
广州日报新花城

6月14日,正值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在“粤读空间·粤书吧”开展主题活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师彭道友采用知识讲解与互动体验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传统印刷技艺的世界,读者们亲眼见证曙红、石绿、赭石三色版片经过精准叠加后,由独立的单色线条逐步化作栩栩如生的花卉图案,沉浸式了解古籍中蕴含的非遗,感受雕版印刷与饾版印刷的独特魅力。



‌雕版印刷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动以雕版印刷术的历史发展为脉络,梳理了这项技术从唐代发明到宋代普及的演进过程,着重介绍了宋元时期单色雕版的技术特征与现存实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明代印刷技术的重大突破——饾版印刷,详细阐释了从单色雕版到多色套印的技术革新历程。作为中国古代彩色印刷技术的集大成者,饾版印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繁复的工序著称,其经典代表作有《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笺谱》等。

彭道友结合当代饾版实物,讲解如何根据彩色绘画原稿进行分版制作的工艺过程,并按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演示叠印技艺。在体验环节中,读者亲身体会到饾版印刷技艺对耐心和细心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惊叹于这项传统技艺通过精准叠印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

有读者捧着作品感叹道:“古籍彩色笺谱里细腻的花瓣与植物晕染效果,原来需要经过分版定位、渐次叠色才能呈现出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通讯员:谭翔尹、温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