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当粤剧遇见流行乐!“粤乐新唱·潮挞非遗”音乐会上演“破壁”融合
2025-06-14 10:30:17
广州日报新花城

当高胡的悠扬遇见架子鼓的爆裂,当粤剧的锣鼓铿锵与贝斯的低沉吟唱同台共振,一场打破艺术边界的主题音乐会在广州的夏夜精彩上演。6月13日晚,由广州粤剧院与广州音乐唐人馆联合打造的“粤乐新唱·潮挞非遗”主题音乐会,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活动主题“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创作主旨,用一场“破壁”融合的跨界派对,焕活粤剧非遗,为羊城观众献上了一场超越传统的视听盛宴。

舞台之上,界限消融。广州粤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非凡、优秀文武生陈骏旻携手香港著名美食家庄臣同台献唱,还有广东民乐演奏家与流行乐手并肩演奏,让古老的音韵与潮流的电声同频激荡。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以一段神采飞扬的粤剧《杨门女将》表演迅速点燃全场气氛,在《帝女花》《紫钗恨》《分飞燕》等经典粤剧粤曲余音尚未消散时,《冷冷的秋》《梦想黄包车》《漫步人生路》等流淌着时代记忆的粤语金曲旋即接棒登场。二者看似艺术门类不同的旋律,实则在“异曲同工”中诉说着同源血脉——粤语流行金曲的唱腔韵味、词作意境,无不承续着香港粤剧黄金时代的基因,又在时代浪潮中反哺传统。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现场

舞台之下,观众沉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众多年轻面孔的专注与热情,他们或随《帝女花》轻声哼唱,或随《漫步人生路》的明快节拍击掌应和,传统与潮流的边界在沉浸式的共鸣中悄然消弭。


音乐会现场

“本次音乐会以流行金曲对话粤剧经典,其价值不仅在于形式混搭,更在于发掘岭南文化自我更新的深层动力。”广州粤剧院董事长、音乐会策划人林凯彬坦言,这场演出远非一次简单的曲目拼盘,其核心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文艺实验:“我们一直在探索,粤剧如何才能真正走进青年群体?从形式、内容乃至演出空间,我们都在寻找那个能吸引年轻观众的流量密码。”林凯彬表示,“此次尝试不仅旨在形式创新,更深层的是为粤剧艺术家和演奏家松绑,激发其专业潜能进行创造性表达,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探索一条融合传统艺术与市场脉搏的可持续传承路径,实现从‘传统保育’到‘活态传承’的跃升。”


音乐会现场

本次音乐会的成功试水,为当代非遗活化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范本。广州粤剧院勇敢进行艺术形式的“潮挞”碰撞,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前提下寻求创新表达,实则是在探索中主动拥抱时代语境,让艺术家成为创作主体,释放其融合创新的潜能,激活传统内生动力。


音乐会现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图片来源:陈庆忠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周婉琪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