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番禺二院)正式挂牌三级综合医院,成为番禺北部首家公立三级综合医院。据悉,该院已于今年5月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专家现场评审核定,目前继续执行二级甲等医院的收费标准。
番禺二院的提档升级,既是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突破,也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后将以三级综合医院为新起点,担当社会责任、提升服务能力、筑牢质量安全,打造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医院,为番禺北部近百万居民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提档升级,破解南北失衡民生痛点
作为广州“南拓”战略的重要承载地,番禺北部的大石街、洛浦街等地人口密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片区常住人口近百万,占全区三分之一,但长期以来面临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困境。“医疗资源南强北弱”“看病难、看大病更难”成为当地居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番禺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将补齐北部医疗短板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着力推进番禺二院提档升级,目前医院已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广东省防治卒中中心等认证,成为广州市交通事故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及CDQI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三级综合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达标率85.7%,关键技术开展率68.9%。2025年第一季度,投诉较上一季度下降8.2%,12345工单表扬位列全区第一。同期,医院药品比例降至21.2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至33.57DDDs,高值耗材占比降至4.97%,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占总耗材比例降至26.89%,较2024年同期下降15.3%,出院患者次均费用下降30.44%。院前120出车量居广州市前三,急诊团队在“羊城工匠杯”院前急救大赛中代表番禺区斩获团队一等奖、个人一等奖,彰显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双提升。
番禺区卫生健康局领导班子认为,医院从二级甲等到三级综合医院的跨越,不仅是级别的提升,更是责任担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在感谢大石、洛浦街道对番禺二院的支持与关注的同时,勉励该院全体员工以更高标准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期待。
加快建设,落实“卫健50”计划
目前,番禺二院已形成院本部(群贤路院区)、岗东路院区及洛浦院区“一院三区”发展格局。为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番禺二院正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
作为番禺区“卫健50计划”重点项目,二期新建住院楼及发热门诊工程总投资8.7124亿元,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预计2028年9月整体竣工,医院床位将扩容至1000张,并配备智能化物流系统、层流手术室、标准化ICU等,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大幅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打造番禺北部医疗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补齐短板,“健康番禺”再进阶
番禺二院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不仅补齐了区域医疗资源短板,更通过优质资源的均衡布局,为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在建设过程中,医院领导班子主动对接高等院校和高水平医院资源,探索合作新模式,制定三级综合医院核定工作实施方案,对标对表,细化专科服务能力提升,筑牢医疗质量安全屏障。院领导分片区下科室指导,通过行政晨交班、书记院长查房等机制深入临床一线,累计解决堵点问题300余项。
医院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病人需求为导向,转变作风,直面医疗服务痛点难点问题,优化流程,强化投诉整改,推行行政人员志愿服务,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展夜诊、节假日体检及“健康直通车”服务,启动“服务改善你我他”——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活动,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站在新起点,番禺二院将始终秉持公益初心,扛起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担当;深化医联体协作,强化对大石、洛浦社区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推动人才下沉,促进优质资源向北部精准输送;以居民需求为圆心,构建“20分钟便民健康圈”,实现“大病不出区”的民生承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陆巧运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番二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