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艺术“新三科”教师专业发展暨“百千万工程”美育实践探索阶段性成果展示大会在穗举办
2025-06-12 16:07:00
广州日报新花城

6月10日,“融新育美 · 艺启未来——艺术‘新三科’教师专业发展暨‘百千万工程’美育实践探索阶段性成果展示大会”在广州市广东大厦隆重举行。大会聚焦艺术教师专业成长、艺术“新三科”(舞蹈、影视、戏剧)教学实践与“百千万工程”美育赋能路径探索,助力乡村振兴与教育公平,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

高规格聚焦:共绘美育新蓝图

大会以“融新育美·艺启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的顶尖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一线教研员及骨干教师300余人。


“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丛书”首发揭幕及赠书仪式

大会举行了艺术“新三科”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丛书》发布仪式。本套丛书作为南方美育研究院成立以来的第一项重磅出版成果,由彭吉象教授主编,教育部艺术课标组专家团及一线教研员、教师共同打造,广东教育出版社2025年6月正式出版,是国内首套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艺术新三科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指南,涵盖了艺术新三科教师必备的关键知识与技能,以及丰富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案例,四维赋能艺术教师能力跃迁,是艺术新三科教师上岗必备参考书。


签署校企美育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开幕式上,南方出版传媒总经理叶河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相关领导共同签署校企美育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新时代美育实践新路径,推进美育资源开发与师资培养。

专家破解艺术教师发展难题

国家教材委员会艺术学召集人、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在主旨讲座中深入阐释了新课标背景下艺术教师核心素养构建的关键维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舞蹈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王杰做主旨讲座。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舞蹈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王杰围绕“新时代艺术教师发展路径”发表主旨讲座,强调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艺术教师的必备素养。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戏剧组组长、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麻文琦,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影视组组长、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教授王琦,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朱敬东三位专家虽未到现场,也围绕“新课标下,艺术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有哪些新变化”“音乐、美术教师承担艺术新三科教学任务时,如何将压力转变为专业发展动力”“全人教育、核心素养培育,如何首先体现在艺术教师培养上”“艺术教师的能力跃迁关键发力点是什么”等教师们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专题论坛

美育助力“百千万工程”见行动

大会特别关注美育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来自茂名、南雄、佛山南海等地的教育局负责人、发展中心研究员及校长们,分享了利用本土资源开发特色艺术课程、通过“百千万工程”平台提升乡村学校美育水平、促进城乡美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些案例充分证明,美育不仅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途径,更是激活乡土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

在“‘百千万工程’美育赋能路径探索”专题论坛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朴红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美育项目专家组组长朱元,以及来自南雄市永康路中心小学校长肖新华、佛山市南海区灯湖小学副校长刘俊佳等教育基层代表,分享了打造广东美育赋能模式、构建乡村美育生态、推动艺术课程高标准落地的创新经验与务实建议,为破解乡村美育资源不足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广东智慧”。


教研对话:艺术教师教学实践新探索

在“艺术教师能力提升与教研创新”教研沙龙环节,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高洁、安徽省音乐教研员余含、广东省音乐教研员杨健、广东省美术教研员钟国荣等,与参会教师深入探讨了五育融通视域下的教师发展、创新型教学评价实践以及艺术教师的新时代使命,现场互动热烈。

大会最接地气的环节当属艺术新三科课例展示与专家点评,广州市九十七中学的学生来到了会议现场,体验了三场真实情境艺术课堂。


课例展示广州市九十七中学刘平芳老师执教了粤教版《艺术·舞蹈》八年级上册第1课《欢庆起舞》,引导学生通过舞蹈动作表达欢庆的喜悦,感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


王海英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海英教授在点评中高度评价道,这堂课“将民族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舞蹈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艺术表现”。


课例展示

深圳市格致中学朱艳君老师执教了粤教版《艺术·戏剧(含戏曲)》八年级上册第2课《打开你的身体》,学生通过趣味戏剧游戏与即兴表演,发掘肢体表现潜能。


胡樱平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胡樱平教授点评,这堂课在多样化的戏剧任务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并强调三级任务群学习正是粤教版戏剧教材的特点,这种情景化、任务式、具身性的戏剧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


课例展示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张新叶老师执教了粤教版《艺术·影视》八年级上册第1课《人物在镜头画面中的位置》,学生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初步理解镜头语言,并用影像记录生活。


郑伟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郑伟教授点评道,影视课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进行美学表达,“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素养与媒介表达能力”。

三节高质量的示范课及其精准点评,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直观、可借鉴的教学范例。


共启未来:凝聚合力续写新章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时代美育工作决策部署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权威引领、成果展示、思想碰撞、课堂示范与经验共享,不仅集中检阅了艺术“新三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更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艺术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迭代。大会凝聚了教育界、出版界、学术界的强大合力,为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高质量实施、探索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注入了强劲动力,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大的美育力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嘉丽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