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光影印记·银龄视角下的“百千万工程”——花都区老年干部大学师生线上摄影展(下)
2025-06-10 20:34:27
广州日报新花城

当太极的圆融流转于古村祠堂前,当古筝的清音流淌在七溪地的山水间,当摄影的镜头聚焦于银龄学子的专注身影……“绿美课堂·山水同频”带我们领略了融入自然的诗意,感受了银发学子与绿水青山的深情对话。(点击回顾第二期精彩内容)

第三篇章:乡野牧歌·万象更新

走过霓裳古韵,阅尽山水课堂,花都区老年干部大学师生的光影之旅迎来最终章——“乡野牧歌·万象更新”。这一次,“银龄追光者”将镜头对准广袤的田野、丰收的喜悦、升腾的炊烟与不息的乡情。他们用光影,为我们铺开充满生机与温度的乡村振兴全景画卷:这里有四季轮转的诗意美景,有科技助力的丰收盛景,更有根植乡土、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

诗意栖居·乡村画卷

晨曦微露、夕阳熔金、层林尽染……摄影班学员用镜头捕捉花都乡村最动人的瞬间。蓝田村的紫荆花海如梦似幻,梯面镇的青山绿水层峦叠嶂,塱头古村在朝霞暮霭中更显岁月静好,马岭村的独特风情引人入胜。这些画面,是“绿美花都”最直观的注脚,是一曲动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牧歌。

《烧禾楼贺中秋》马心欢.jpg

《烧禾楼贺中秋》 马心欢 摄

《春天来了》钟柳开摄.jpg

《春天来了》 钟柳开 摄

《放飞》邓炳新.jpg

《放飞》 邓炳新 摄

《美景如画》钟柳开摄.jpg

《美景如画》 钟柳开 摄

《水边》姜新建++18027494446.jpg

《水边》 姜新建 摄

《水美鱼肥》周洁萍(竹洞村).jpg

《水美鱼肥》 周洁萍 摄

《醉美竹洞村》周洁萍(竹洞村).jpg

《醉美竹洞村》 周洁萍 摄

古村美景+边娜.jpg

《古村美景》 边娜 摄

火红的晚霞+李宁.jpg

《火红的晚霞》 李宁 摄

鸟趣+江敏+新华街.jpg

《鸟趣》 江敏 摄

邱泳枝+青山绿水花盛开+15218826182+七溪地.jpg

《青山绿水花盛开》 邱泳枝 摄

夕阳醉了  麦铭忠  塱头村.jpg

《夕阳醉了》 麦铭忠 摄

沃野欢歌·丰收图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银龄镜头下的丰收季,是汗水浇灌的硕果,是科技赋能的希望。现代化农机在广袤的田野上轰鸣驰骋,高效精准地完成耕作与收获;炭步镇丰收节上,“芋头王”竞拍热火朝天,硕大饱满的芋头承载了农民的喜悦与自豪;金黄稻浪翻滚,蔬果满园飘香,一张张朴素脸庞绽放的笑容,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丰收表情包”。

《春耕大忙时》马心欢摄.jpg

《春耕大忙时》 马心欢 摄

《丰收时节》张演雯.2024年拍摄于花都区梯面镇.jpg

《丰收时节》 张演雯 摄 

《丰收序曲》周洁萍(红山村).jpg

《丰收序曲》 周洁萍 摄

《机械化春耕播种》刘华多 港头村.jpg

《机械化春耕播种》 刘华多 摄

《聚焦三农》 何秀银  梯面镇横坑村.jpg

《聚焦三农》 何秀银  摄

《马岭风韵》周洁萍(马岭观花植物园).jpg

《马岭风韵》 周洁萍 摄

《乡遇梯面.醉美红山》张演雯.2024年拍摄于花都区红山村.jpg

《乡遇梯面·醉美红山》 张演雯 摄

花都区炭布镇文二村丰收节芋头王竞拍现场+邱泳枝+15218826182.jpg

《芋头王竞拍》 邱泳枝 摄

邱泳枝+新农村新生活+15218826182+香草世界.jpg

《新农村新生活》 邱泳枝 摄

烟火传承·乡情脉动

乡村的活力,源于其独特的文化与烟火气。摄影班学员用镜头捕捉鲜活的文化印记——塱头古村祠堂前,敬老宴、重光盛宴、新年千人宴轮番上演,围坐一堂的欢声笑语是孝亲敬老、邻里和睦的最佳注释;夜幕降临,“烧禾楼”火光熊熊,寄托着驱邪纳福、祈求丰年的美好愿景;梯面红山村的文化舞台上,非遗演出精彩纷呈,传统技艺焕发新生。这些画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是乡愁的具象表达,更是乡村“精气神”的凝聚。

《曾氏祠堂重光盛宴》刘华多 石岗村.jpg

《曾氏祠堂重光盛宴》 刘华多 摄

《塱头古村新年千人宴》+钟柳开13926290922.jpg

《塱头古村新年千人宴》 钟柳开 摄

《乡村敬老宴》周洁萍(三华村资政大夫祠).jpg

《乡村敬老宴》 周洁萍 摄

《乡村晚宴》  何秀银  炭步镇骆村.jpg

《乡村晚宴》 何秀银 摄

《鼓舞迎新春》张演雯.2025拍摄于花都区竹洞村.jpg

《鼓舞迎新春》 张演雯 摄

《美味好时光》-钟燕生-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jpg

《美味好时光》 钟燕生 摄

《民俗收藏家—黄接平》邓炳新.jpg

《民俗收藏家——黄接平》 邓炳新 摄

《乡村好声音》邓炳新.jpg

《乡村好声音》 邓炳新 摄

《乡村夜生活》 何秀银  赤坭镇竹洞村.jpg

《乡村夜生活》 何秀银  摄

《以茶会友》何秀银.jpg

《以茶会友》 何秀银 摄

《粤韵“声”入村》周洁萍(塱头村).jpg

《粤韵“声”入村》 周洁萍 摄

雏鹰展翅  麦铭忠  塱头村.jpg

《雏鹰展翅》 麦铭忠 摄

古村春晚《禾楼烧出幸福花》组图 钟柳开13926290922.jpg

《禾楼烧出幸福花》组图 钟柳开 摄

客家山歌唱响古村  麦铭忠.jpg

《客家山歌唱响古村》 麦铭忠 摄

塱头村“非遗”活动+江敏.jpg

《塱头古村非遗活动》 江敏 摄

展览亮点

一图双韵

既是乡村的如画风景与丰收喜悦,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的时代气息。镜头中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热闹的丰收庆典、丰富的文化活动,无不折射出“百千万工程”给乡村带来的深刻变化与无限活力。

银龄情怀

“拍下这些丰收的景象、热闹的场面,仿佛看到了我们年轻时奋斗的身影,更看到家乡在新时代越来越好的希望。能用相机记录下这些,值了!”摄影班学员李伯动情地说。

随着“乡野牧歌·万象更新”篇章的呈现,花都区老年干部大学“光影印记·银龄视角下的‘百千万工程’”线上摄影展三部曲圆满落幕。

从“古村霓裳”的优雅风华,到“绿美课堂”的山水同频,再到“乡野牧歌”的万象更新,近百幅光影佳作,是花都区老年干部大学师生深入乡村、用心观察、用情记录的结晶。他们以银龄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生动诠释“百千万工程”在花都大地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和澎湃活力。

光影会定格,记忆会长存。感谢所有参与创作的银龄摄影家和绿美课堂的师生们,让这些关于乡村变迁、家园新貌、银龄风采的动人故事得以被展现、被铭记。

虽然本次线上摄影展告一段落,但花都区老年干部大学师生用镜头记录时代、服务社会的脚步不会停歇。未来,花都区老年干部大学将继续组织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鼓励银龄学子发挥光和热,为讲好花都故事、展现“百千万工程”成果贡献银发力量。敬请期待下一次光影之约!

来源:花都区老年干部大学

编辑:李月婷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