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广州这些个人获全省通报表扬!
2025-06-03 18:52:24
广州日报新花城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对200个集体和200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其中,广州12位个人上榜表现突出个人名单

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鲁才浩  广州市委农办秘书处处长:

促进“人、地、钱”资源加速聚集乡村

鲁才浩同志牵头负责市“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专班办公室具体工作,为广州蝉联省乡村振兴考核珠三角片区第一、市农业农村局获2023年度市“百千万工程”考评“优秀”作出突出贡献。

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重中之重地位,形成一批决策参谋报告,优化一揽子激励措施,打造一支奋发队伍等:牵头制定中央一号文件市实施方案,落实典型村、市内纵向帮扶、乡村产业用地及惠农支农资金等重点事项的调度、研判、审议、会商、协同,促进“人、地、钱”资源加速聚集乡村;完善“台账销号+督导评价+跟踪问效”机制,持续优化全市各区、62个成员部门乡村振兴分类评价、案例推广、通报表扬等举措。

姚艳燕  广州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推动市首宗财政资金“补改投”项目落地

姚艳燕同志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以头等保障力度服务“头号工程”,为广州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一是主动构建财政政策体系。牵头组建全市要素保障专班,主持制定一系列高质量发展财政支持政策,创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构建“415123”保障体系推出四大方面15项任务,建立市区财政“1+11”政策体系,为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二是不遗余力积极争取资金。成功获得上级农业综合性改革、幸福河湖等财政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广州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五年珠三角第一、“菜篮子”考核连续三年获国家优秀。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优化资金要素配置,超额完成财政考核任务,筹集资金推动产业园创建、省级典型镇村培育、花卉产业升级和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等,让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四是积极推动农业领域改革。扎根基层,组织支持从化、增城区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动实现良田成片、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生态绿美。推动市首宗财政资金“补改投”项目落地、创新设立种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指导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荣获省行业机构赋能“百千万工程”金牌等,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五是强化责任担当提效帮扶协作。推动广梅湛清等产业园规上工业产值两位数增长。落实市域内结对互促纵向帮扶机制,落实“北部山区”22条,帮助增城区派潭镇争取中央国债资金,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王凤丽  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二保洁所党支部书记、所长:

创新“机械清扫+人工精洗”保洁模式

2023年以来,王凤丽同志率领团队奋斗在“百千万工程”一线,以提升城区人居环境品质为突破口,将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中心商圈、火车东站、华南国家植物园以及链接各街道的相关重点区域打造成“城市客厅”示范,创新“机械清扫+人工精洗”的“道路管”保洁模式,形成可复制的行业标准在全市推广。

在“百千万工程”工作推进过程中,王凤丽带领团队总结出“扫、洗、冲、吹、磨、抹、抠”七道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工作的过程中,王凤丽引入“多功能清洗车+人工精细维护”模式,针对不同材质表面调整水压,解决公共设施和立面保洁难题。为说服周边商户配合垃圾分类和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她带领质检员和管理人员逐户走访,用高标准、精细化服务获得了300多家商户的配合与支持。

王凤丽还发起了“书香环卫”读书学习活动。三年间,她培养出近百名技术能手,十二名优秀基层宣讲员,深入街道、学校、机关、城中村开展法制宣传宣讲100余场次;她组建环卫工人志愿服务队,帮扶街道、城中村垃圾分类400余次,服务共计时长2万+小时。

温广南  广州市南沙区港湾街道芦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探索“合伙人”模式项目在芦湾村落地生根

温广南同志作为省第二批典型村——芦湾村的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村集体推进典型村培育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芦湾村先后获评“幸福村”、“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是立足芦湾村“山海之滨 幸福芦湾”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合伙人”模式。该同志积极协调,推动幸福咖啡馆、体育训练、科普教育等一系列合伙人项目在芦湾村落地生根,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更为芦湾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乡村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芦湾村入选南沙区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名单,成功经验在2024年市“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作为典型宣传。

二是始终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创新构建了“党建+合伙人+群众”的动员体系。该同志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了“全民合唱”的转变。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芦湾村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三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宣传优势,带头组建“榕树头宣讲团”。经常带领宣讲团成员深入村文化广场、幸福中心广场等阵地,用“粤语+案例”的形式向村民解读“百千万工程”政策。生动形象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们对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芦湾集市实景图,直观地展示环境整治对商铺租金提升的带动作用,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黄润财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道锦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选拔乡村振兴合伙人 培育农村电商人才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黄润财带领广州市从化区锦一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该村获“从化区强雁兴村促发展比武打擂活动”二等奖、区“百千万工程”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创新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从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27名乡村振兴合伙人,开展电商运营、农产品营销等专项培训,培育10名农村电商人才。动员党员等凝聚发展共识,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不足10万元跃升至2024年650万元(含村集体公司经营收入),村集体物业收入增长超200%,为全省“百千万工程”提供鲜活实践样本。

二是产业赋能强根基。系统盘活“三资”,整合托管田地252亩、林地近6000亩、房屋3栋;创新银村合作模式,获工商银行300万元专项贷款及农户授信支持;联动广州市联通、邮政等10余家单位共建,围绕“锦一农心”农产品品牌,策划“村姑带您逛果园”“村姑带您逛农村”等主题直播,打造荔枝直播专线、村级供销社等特色项目。推动“民宿+文旅”融合发展,成立全区首个村级供销社,培育23家民宿形成集群效应,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

三是治理增效惠民生。创新打造紫田农业公园,构建“生态增值+工匠营建+公益反哺”模式,组织本村工匠团队自主建设特色景观,节约成本超50%。推动锦一大食饭堂建设,助推长者助餐服务,开展“微心愿”志愿服务35次,举办特色节庆活动提升乡村影响力。

赖锡明  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腊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打造特色步行街 发展 “土特产”产业

赖锡明作为村党委书记,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腊圃村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培育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与增城区城投集团合作建设腊圃村农贸商业项目,打造富有腊圃古韵的特色步行街。持续发展迟菜心、大刺鳅、燕窝果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土特产”。

二是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带领开展“三线”整治工作,推动村内主干道的道路黑化,大力整治卫生死角,建设美丽庭院和“四小园”。

三是全心办好民生实事。将赖氏宗祠设为老年人活动中心,对村中60周岁以上老人、退休老干部和老党员发放慰问金,对中高考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奖教奖学,营造好学勤学的好乡风。

四是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在村内“四旁五边”地共种植树木3623棵,组织下沉党员及村党组织认领管护梅树,大力弘扬腊梅文化,规划打造“十里梅花香”绿化景观带。

五是擦亮腊圃文化品牌。推动社会力量捐资共建村史馆,修复翻新腊圃剧场,举办仓沮圣庙开笔礼,樗树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并成功申报3项区级“非遗项目”(仓沮圣庙开笔礼习俗、腊圃虾堆制作技艺、芋仔糍制作技艺),村歌《招贤山下腊梅香》在增城区村歌大赛中获得金奖、最具人气奖、最佳演唱奖三项大奖。

叶国富  名创优品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发挥企业优势禀赋 壮大县域综合实力

叶国富创立的名创优品,是在广州市荔湾区本土成长起来的全球化新零售企业。近年来,得益于荔湾区利企利民的营商环境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名创优品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叶国富始终将个人与企业发展紧紧融入国家战略,坚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回馈社会,持续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百千万工程”落地,为广东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作出新贡献。

一是提高站位,助力战略实施。积极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紧扣“百千万工程”战略目标,发挥企业优势禀赋,壮大县域综合实力。推动集团零售网络加速布局广东县域市场。2年来,全省门店数量净增200余家,基本覆盖122个县并下沉乡镇,以“优质低价”商品改善民生福祉。深化“兴趣消费”消费布局,带动当地产业发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在偏远地区投建物流中心,助力县域发展物流产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助力产业供应链发展并走出国门,服务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和质的提升。

二是优势带动,助力产业升级。发挥企业销售网络优势,助力乡镇产业广开销路,提升发展后劲。开辟直播、线上商城,带货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培育消费市场;结合广东非遗开发特色“狮舞东方”系列产品,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开发植物种植、迷你盆栽系列潮玩潮品,带动传统农产品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与东莞、澄海等产业集聚区上下游企业深度联合并建立稳定合作,为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三是勇挑责任,热心社会公益。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超1亿元。连续多年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开展“‘益’路同行,‘乡’约振兴”,定向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带动超过20个企业及经济联社,募资助力城乡社区现代化改造,加快城镇化融合发展。定点结对从化东联、梅州平远等,消费帮扶农产品广开销路,助力农民增收。

蒲火元  广州市越秀区统计局副局长,挂任遂溪县副县长:

推动越遂“反向飞地、反向商超、反向街市+联合招商中心”飞地建设

该同志作为越秀区帮扶协作驻遂溪县工作队队长,带领工作队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必答题”,推动越秀-遂溪对口帮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广东农博会第一个代表荔枝主产区推荐遂溪“仙品荔”,越遂“三反一中心”(反向飞地、反向商超、反向街市,联合招商中心)飞地建设备受关注。

一是机制突破,构建跨域协作新生态。创建“党政联席会议+专项工作协调”双轨机制,搭建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实现30项高频事项异地办理。促成3家广州国企与5家遂溪中小企业合作,形成“总部+基地”产业链协同模式。二是产业赋能,打造特色集群新高地。主导共建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园带动预制菜产业集群产值达40亿元。积极探索“反向飞地”模式,在越秀区设立农产品展销中心,打响“火山红薯”“仙品荔”品牌。积极搭建“反向商超”、越秀(遂溪)科创中心和联合招商中心,助力遂溪入选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三是三产融合,激发县域经济新动力。牵头打造文旅 IP,成功推动孔子文化城创国家4A级景区。支持电商生态产业园建设,县域电商入选全国“领跑县”案例。四是改革驱动,开辟城乡发展新路径。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推动遂溪县首家村投与广州产业基金合作,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精品民宿等项目,盘活20处闲置资产。

唐志鹏  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天河区帮扶广宁县工作队队长,挂任广宁县副县长、县委教育工委第一副书记:

统筹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工作 创新“反向飞地”模式

唐志鹏同志任天河区驻广宁县帮扶工作队队长以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务实担当精神,统筹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工作,为广宁县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产业协作提质增效。高效推进合作园区穗宁智谷产业园建设,创新“反向飞地”模式,2023年以来,累计推动广宁县承接珠三角地区转移到合作园区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额30.7亿元,其中成功从天河区转移科密竹基复合材料科创零碳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1.5亿元,是天河-广宁产业协作的标志性项目,并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

民生事业跨越发展。按照县委安排负责分管教育工作,牵头协调天河区投入资金、物资1100多万元支持教育补短板,帮扶建成广宁县历史上首个校园游泳池,并实现肇庆市山区县首个县城区所有学生宿舍安装空调。2024年广宁中考成绩居全市山区县首位,高考本科上线707人,600分以上人数翻倍,连续两年获省教育履职评价优秀。深化医疗帮扶,促成两地医院结对共建,引进先进技术项目6个,组织培训40余场,培养骨干30余人,显著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乡村振兴激活动能。主导引种天河优质笋竹“吊丝丹”,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广订单式产销链。推动香鱼产业从零起步,8天完成技术引进与试养,半年形成完整产业链,亮相国际种业博览会。率先开展村村结对共建,协调捐赠种苗、资金,打造江美共富园等示范项目。

文化帮扶擦亮品牌。策划广宁非遗展演、村BA篮球赛等活动,支持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精英赛)等,提升全域旅游影响力,带动消费帮扶超千万元。个人凭借在全省武术推广普及工作中的卓越表现,荣获广东省“武术进校园突出贡献奖”,充分展现帮扶干部的良好形象和扎实作风。

熊安昕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提升理论和机制研究质效 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强化政策供给统筹,激活县域发展内生动力。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省级核心政策编制与协调统筹等服务工作,协助相关意见和工作要点等编制工作;系统梳理全省2023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参与《广东年鉴》等重大文稿编撰工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深化规划引领效能,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高质量完成“百千万工程”发展策略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参与完成《广东省“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研究》《加快广州市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帮扶政策研究》等课题,跟进《广清一体化“十五五”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完成《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道近期建设规划》《肇庆市德庆县播植镇河里村乡村改造概念方案设计》《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外坡村乡村振兴规划》等实施层面规划,提升理论和机制研究质效。

规划力量下沉基层,提升供需对接服务能力。聚焦人居环境改善、绿美生态建设、民生服务保障等方面参与萝岗街道、荔红社区调研和改造项目服务,协助民生消防微改造、人行道及附属空间改造、三线下地等项目落地实施,促进规划成果向实践转化。

陈凯旋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踊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打造“输血+造血”可持续帮扶模式

多年来,陈凯旋带领立白科技集团积极参与扶贫济困、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等“百千万工程”项目,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作为植根广州市荔湾区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代表,立白科技集团每年向国家上缴税收超15亿元,累计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款6亿多元,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中华慈善奖等世界级、国家级殊荣100余项。

在陈凯旋的支持下,集团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责任担当,踊跃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把助力乡村振兴公益事业发展推向新高度。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累计捐资1.6亿元,在广东汕尾、揭阳和四川凉山以及贵州毕节、黔南州等多个地区实施慈善项目,全力改善定点帮扶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办学条件,惠及30万名群众。二是创新打造帮扶模式。通过打造“输血+造血”的可持续帮扶模式,设立壹乐源女性创业基金、设立公益岗位长效帮扶,建风情旅游民宿,提升农户造富能力;主动参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让村子精神面貌重焕崭新光彩。三是关心关爱重点群体。通过捐赠4500多万元建设广东普宁陈宝文学校、成立广州市首支“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捐赠“爱心图书馆”等方式,全力改善偏远地区儿童受教育条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