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五感游园愈身心,“霓裳·古风”文化漫步在广州兰圃举办
2025-06-03 15:33:30
广州日报新花城

5月31日,一场以“霓裳·古风”为主题的端午文化漫步在广州兰圃开幕,活动挖掘岭南园林景观与广府传统文化契合点,在兰影竹韵间追溯端午渊源,以指尖匠心制作端午鲜粽,为羊城添一缕古雅粽香。端午佳节,广州兰圃突破传统康养模式,创新推出“蕙兰养心”康养游径,以“可赏、可闻、可触、可品、可悟”的沉浸式体验,为都市人开启一场唤醒身心的“五感四雅”疗愈之旅。

汉服翩跹映端阳,文化漫步发现更多兰圃美景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孔子以兰花的幽雅高洁自喻,表达积极追求君子人格的情怀。40余位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与艺术家们携手广州兰圃,跨越时空的文化漫步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开启,不远处的月洞门把思绪拉回过去,大家轻声交流,既好奇古人的生活,又被眼前美景惊艳。

(配图:何梦盈、黄雍、罗梓峰等汉服爱好者合影。刘洋涛/摄)

有时,漫步之意不在终点,而在于漫步本身。芳华园内,恍惚间宛若时光倒转,撑一把轻罗小伞,漫步在石拱桥上观水中“鱼戏莲叶间”,让天光挥洒在汉服上,倒映于澄澈的湖水中。循着意境从借云庄上拾级而下,邂逅珍稀兰科植物的绰约身姿,在明镜阁的玉桌旁感受“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婉约。油纸伞下,是岭南烟雨的遐想,团扇轻摇,是广府午后的舒适,这场游园满是温暖与感动。无需滤镜,随手按下快门,镜头定格的不只是华服盛景,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青春的绝美邂逅。

(配图:汉服爱好者何梦盈欣赏兰圃美景。)

“历史不乏漫步的桥段,尤其是长途漫步,文人们不是身体在路上,便是灵魂在路上。”文史学者、作家温林边走边聊,和朋友们讲述屈原生平与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之间的渊源,介绍藏于端午的《楚辞》风雅。“这交领右衽是汉服的典型特征,暗合天地,十二章纹自有乾坤。”汉服研究者邓佳琪、曹丽曼、王冰冰演绎汉服穿戴的奥秘,少年们驻足衣香鬓影间,触摸的不只是丝绸经纬,更是文明的年轮。现场几位诗人相约每人说出一句带“花”的诗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艺术家们边走边聊,人们在漫步中发现了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美景。

粽香传情承古法,围炉煮茶将喜乐安康带回家

兰为君子之花,粽含家国之情,端午肯定少不了包粽子和吃粽子。“叶要叠成漏斗状,米要压实三分,绳需绕指三匝……”在游客服务中心,专业院校厨艺导师为大家开启“养生安康粽”手作体验,汉服爱好者与青年文艺家们围坐长案,以青叶裹玉,以巧手传情,将粤式粽香化作流动的文化诗篇。这里还展示100道康养粤菜食谱,揭秘“药食同源”的岭南智慧,“养生小食摊”正展销艾草青团、陈皮酸梅汤等端午特色美食,唤醒记忆中的节令温情。

(配图:汉服爱好者在厨艺导师指导下现场体验包粽子。)

在老师指导下,汉服少女们挽袖执叶,折叶、填料、捆扎,棉线如游龙般缠绕三匝,眨眼间,一个个广式粽子已列队案头。“原来糯米健脾、粽叶祛湿,陈皮能理气和中,绿豆可清热解毒。”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钟玉清在包粽子时表示,“这正是岭南人应对暑湿的养生之道,老祖宗的饮食智慧竟藏在端午粽的方寸之间。”汉服爱好者陈柳彤首次尝试包粽,她郑重地给粽子系上五彩绳:“小时候只知粽子香,今天亲手包制,才深刻体会到每粒米都包含先民对自然的敬畏。”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蕴含家庭团圆的温馨,承载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记忆。

身触自然,百种兰蕨激活触觉疗愈

兰花小筑化身东方美学课堂,市民游客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兰草、菖蒲为材,创作插花、糊染、珐琅等手作作品,体验指尖触碰自然的生命力。墨西哥落羽杉大草坪化身天然养生馆,太极名师衣袂飘飘,一招一式暗合天地韵律,市民游客可随时加入,在太极、八段锦的招式间,感受足三里穴位涌动的热流与满园负氧离子的极致疗愈。国香馆外,一场“古建与现代医疗的对话”正静雅启幕。等候区中,袅袅香料气息氤氲流转,与一旁高科技体质检测、健康咨询服务形成奇妙呼应,让市民游客亲身感受科技与传统的跨界碰撞。

(配图:服饰研究者黄晶打卡广州兰圃)

“空谷幽兰”“兰蕨秘境”“兰花小筑”三大兰花艺术展区荟聚卡特兰、蝴蝶兰等百种珍稀兰品竞相绽放,更有巴西原产具茴香调的普普拉塔、辛香调的瓦涅尼等异域奇兰首度亮相。同馨厅内,各种香料和绣线琳琅满目,非遗导师将亲授古法香囊制作,将艾叶、薄荷、陈皮等天然本草封存于绣囊,DIY今夏最风雅的驱蚊神器。这里还特设陈皮年份品鉴专场,5年、10年、15年新会陈皮在茶艺师手中苏醒,茶汤橙红透亮,轻啜一口,陈皮的醇厚与普洱的甘润在舌尖缠绵,仿佛在破解“百年陈皮赛黄金”的养生奥秘。

活动还邀请了韦晓婵、朱彦霖、李君熙、石佳颖、李诺、屈元一等青年文艺家参加,青年作家植远婷常来兰圃,沉浸式参与这场游园漫步后,兰圃在她心中有了全新的形象,她感叹:“原来兰圃还可以这样玩!”正如作家温林所言:“愿以文化为舟,载传统远航,更多在地文化的美景被我们发现,我们在广州兰圃播下这颗文化自信的种子,终将成长为守护文明根脉的参天大树。”

兰圃的竹影兰香间,文化传承的故事仍在续写。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肖锦岚、陈舒琪、梁芳祉芸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杜娟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