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段“猴哥帮助拔刺”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视频里博主佯装自己胳膊上扎了几根刺,寻求一只猴子帮忙。令人惊讶的是,猴子迅速而准确地帮助博主一根根拔掉了刺。这一幕被网友戏称为“猴神医”再现。
那么,猴子的这一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动物行为学奥秘?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田军东博士,让他为大家进行解读。
“猴哥”拔刺?
其实源自猕猴的“理毛行为”
爆火视频中的“猴哥”其实是一只生活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猕猴。田军东长期致力于太行山猕猴的行为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他介绍,猕猴是现今全球范围内自然分布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田军东在野外拍摄猕猴
对视频中“猴子拔刺”的行为,他解释称,“这是一种源自被称为‘理毛行为’的自然习性。”猕猴会通过梳理毛发来清理皮毛中的一些杂物,如皮屑、植物的叶片和刺等。“像北方地区山上有很多带刺的植物,猕猴们在树林灌丛里活动的时候,有些异物(如刺)可能会附着在身上,我们在野外会观察到,它们在理毛时就会将这些异物拔掉。”
猕猴在互相理毛
这种行为除了不仅可以清理异物,也是猴子之间建立、增进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有时候它们也会互相帮助同伴理毛清理。”田军东表示,实际上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的行为,这一行为背后的本质是猕猴对环境的适应性。
因此视频中猴子拔刺的行为,可以解释成是自然理毛行为与特定情境下的应激反应结合,这一行为得以顺利进行也是基于猴子与“被拔刺者者”之间建立了一定的互信关系。
模仿拍摄有风险
“保持距离才是最好的保护”
然而,田军东强调,如果大众模仿这种行为则是非常危险的。在社交媒体上,记者也发现不少网友尝试模仿拍摄类似视频。
很多人拍摄类似视频
“对于不熟悉猴子的大众来说,存在巨大风险。像有时候你去直视猴子的眼睛,或者离它特别近,如果猴子对你不熟悉,这种直视、近距离接触会造成其应激反应,甚至引发人猴冲突,甚至造成人员的伤残,像游客被猴子咬伤的案例很多。”此外,田军东补充道,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还可能带来感染风险,因为人与猴子身上均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
事实上,即使是熟悉猴子的人,田军东也不建议进行类似的拍摄,早在2021年年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人与灵长类动物互动专家组发布了一份“负责任地拍摄非人灵长类动物影像最佳实践指南”,里面就有建议从事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和保育工作的人员不要发布和动物亲密互动的合影,以免对公众产生误导,进而对人和动物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猕猴一家
“猕猴本身是野生动物,与它们保持距离,避免人为过度干预,其实就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田军东博士呼吁广大网友理性看待此类视频,不要盲目模仿,共同维护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慧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慧琪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慧琪
(素材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