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gz-cmc.com
https://huacheng.gz-cmc.com
530af656c4de4b8ebe9c3efad2831f8c
e4a5214b91744563b16cf978229f244a
5e88c884e2ed4e7a9a8d5225c299f707
广言广语 | 算法治理,走好监管与创新“平衡木”
如今,算法已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购物软件精准推送商品,社交平台“猜你喜欢”话题,导航App实时规划最优路线……可以说,算法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然而,算法却是把双刃剑。近年来,算法推荐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困在算法”里的行业群体,也引起了舆论极大关注。
针对算法滥用之弊,近年来我国治理步伐明显加快。2022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实施。2024年,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直指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劳动者权益侵害等突出问题。这些监管举措在整治算法乱象、规范行业秩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算法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推动算法治理的常态化进程,须在促进技术创新与有效监管之间找准平衡点。
算法是技术创新的产物,算法的迅速迭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其创新速度远远超出现有监管手段和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过度干预或过早设立过于严格的限制,都可能会束缚创新,阻碍技术发展。因此,建立一个与时俱进、适度监管的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比如,对于相对成熟、影响人群更广的应用,加大监管力度,而对于初创阶段的技术应用,则审慎观察,允许一定的创新空间。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有效监管必须要坚守底线。算法滥用的根源,在于平台对用户数据的过度收集和利用。因此,必须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升算法透明度。此外,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确保其在合法合规的环境中运作。
算法治理现已成为全球性挑战,面对算法的挑战,我们既不能谈虎色变,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提升数字素养,打造属于自己的信息护城河。另一方面,提升算法监管水平,让算法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谭敏
视频/数字人生成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编辑:皇甫思逸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皇甫思逸
https://pgcoss.gzcmc.net/default-image/default-share-image.jpg
1
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