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聚焦具身智慧 产业协同共绘东莞“芯”蓝图
2025-05-13 16:47:16
广州日报新花城

第十五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今日在东莞松山湖举行,现场发布了10款“中国创芯”并作深入推荐,其间还围绕“具身智慧机器人的产业化之路”这一主题展开一场精彩的圆桌论坛。现场吸引了来自全国顶尖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行业专家等超100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趋势、协同创新与生态共建,助力东莞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共绘东莞“芯”蓝图。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镜铨,松山湖党工委委员、总工程师冯瑜平,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涛等参加了这一活动。

   聚焦具身智慧 现场发布10款“中国芯”

本次松山湖论坛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整体紧扣产业热点,重点聚焦“具身智慧机器人”的创新IC新品。

在“中国创芯”国产IC推介环节,既有面向具身智能应用的“感算控”一体化芯片VS859,也有高安全可实时控制的G32R501;既有让具身智能触手可及的芯片AX8850,也有面向机器人/XR应用的低功耗空间渲染和显示专用芯片EB100;既有驱动机器人关节的芯片HPM6E8Y、M7000,也有赋能高端机器视觉的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SC533HGS、高精度智能磁性传感器芯片KTM5900,还有面向机器人的通感控一体全光网芯片TS-PON Gen2。这些IC公司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宁波、珠海等地。

其中D9-Max是一款实现AI推理、视觉处理和实时控制的高效协同芯片,这也是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驰科技)首次公开面向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产品。“我们希望以一颗芯片完成5个芯片的工作。”该企业CTO孙鸣乐,认为,随着应用爆发式变化,融合一定是大趋势,并且融合一定会使软件和系统开发更简单、成本更低。

   量产率94.5%  松山湖IC产值突破300亿元

据悉,松山湖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14届,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三大活动之一。登上这个平台的产品和企业均实现了系列亮眼的成绩,产品量产率高达94.5%,参会后企业上市率达19.8%。实力产品+专业推广平台的黄金组合,擦亮了松山湖论坛的品牌,有效地推动了芯片的国产化自主化。

松山湖论坛发起人宋涛表示,松山湖论坛活跃了松山湖集成电路产业氛围,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协同,推动了地区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指出,要通过产业集聚、完善生态、协同创新、金融支持,推动实现从1到N的更大突破。

松山湖作为全市最早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的地区,挖掘培育了一批优秀集成电路企业,集聚了东莞全市90%以上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创新资源。据统计,2024年松山湖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工业总产值已突破300亿元,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60家,其中规上企业39家。目前园区在建半导体产业项目共计7个,总投资额超190亿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深化协同  多链融合加速构建产业生态

今年松山湖强化产业服务提升,成立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专班,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全方位整合提升,通过四链融合,生态赋能,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跃升。

在今年3月正式启动的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3月,依托东莞2000亿元高质量基金体系,以及松山湖百亿母基金,将聚焦“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支持松山湖“1+4+1+x”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企业全链条、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需求与一站式金融服务供给双向匹配,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同时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内源驱动力,松山湖正大力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满足产业各类人才需求,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等高校构建了松山湖的人才供应链,为松山湖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目前东莞已初步构建起以封装测试、设计为核心,以第三代半导体为特色,涵盖设备、原材料及应用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在生益科技、利扬芯片双链主为龙头的引领带动下,近年来东莞积极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不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激发产业活力,着力构筑千亿产业集群。

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在松山湖布局,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的设立,从而形成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全周期的产业生态平台,打通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链。近几年,东莞自上而下从产业规划、实现路径到政策支持,全方位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在厚积薄发中,东莞正朝着千亿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目标疾速迈进。

延伸阅读:东莞政策赋能开“芯”篇

2021年,东莞就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并相继出台政策,精准发力,直击产业痛点,做到“全链条覆盖、精准化扶持”。

2022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到2025年东莞市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超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

2023年11月,又出台《东莞市促进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聚焦企业培育、研发支持、金融赋能、人才引育四大领域,推出16条“高含金量”措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马骏 通讯员:张伟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石忠情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