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和鸣——新疆疏附县民族乐器展暨传统音乐推广季”在广州启幕
2025-04-14 11:41:28
广州日报新花城

4月13日,“和鸣——新疆疏附县民族乐器展暨传统音乐推广季”在广州市文化馆开幕。

本次“和鸣——新疆疏附县民族乐器展暨传统音乐推广季”将对穗疏两地传统音乐进行季度性、综合性专题展示,从4月13日起至8月底期间,以“静态展览+动态展演+互动体验+科普讲座+文创展销”的形式,推出40余场穗疏音乐主题相关活动,生动形象地展示新疆传统艺术的底蕴和魅力,深度呈现穗疏两地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创新成果,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难忘的文化盛宴。

4月13日上午,“和鸣——新疆疏附县民族乐器展暨传统音乐推广季”开幕式在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前广场举行。疏附县民间艺人以一曲高亢旋律拉开开幕式序幕,伴随着维吾尔族传统乐器萨塔尔、都塔尔与艾捷克的合奏,将现场观众带入丝路古道的千年回响中。

开幕式上,广州市文化馆与疏附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在文化交流、艺术教育、非遗传承、文旅宣传等方面建立更加广泛和紧密的联系,共建穗疏两地交往交融交流的新平台。

在欢乐悠扬的氛围中,两地携手共同敲响穗疏代表性传统乐器,新疆的鼓声豪迈奔放,广东醒狮鼓声与潮州鼓声则磅礴大气,不同风格的鼓点碰撞出奇妙火花。

从悠扬的古筝到激昂的达普鼓,从细腻的潮州二弦到神秘的热瓦甫,“新疆疏附县民族乐器展”精选百余件疏附县珍贵乐器以及广东传统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制作工艺,讲述着一个个关于交流、理解与和平的故事。展览共分为“疏附历史 援疆成果”“弦鸣类乐器”“气鸣类乐器”“膜鸣类乐器”“体鸣类乐器”“广东传统音乐展区”“大型乐器展区”“木卡姆艺术展区”“民族乐器村 传承人专区”等九个单元进行展示,通过历史介绍、乐器欣赏、音乐演奏等形式,让观众不仅能近距离观赏这些乐器的精美细节,还能聆听由它们演绎的传统曲目,感受丝路上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共鸣。


大型弹布尔


大型达普


大型胡西塔尔

展厅中央,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乐器阵列令人驻足:热瓦普的瓢形共鸣箱、艾捷克的马尾弓、萨巴依的铁环……这些乐器不仅是《十二木卡姆》恢宏乐章的弹奏工具,更是维吾尔族“歌、舞、乐一体”文化基因的载体。据悉,《十二木卡姆》全套演奏需20余小时,300余首曲目串联起绿洲生活的悲欢离合。此外,直径2.15米的达普以及长5.7米的弹布尔也格外引人注目。这两件大型乐器曾于2012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印证着疏附“乐器之乡”的非凡技艺。

在“弦鸣类乐器”展区,胡西塔尔的琴身泛着温润的光泽,琴颈优雅微曲,如新月勾勒出绿洲的轮廓。这件1975年由吐逊江改良的乐器,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琴弦轻拨间流淌的旋律,仿佛重现了木卡姆艺人在葡萄架下即兴演奏的鲜活画面。

在“穗疏和鸣”主题区,广东援疆文化成果徐徐展开。广州市文化馆协助排演的舞蹈剧照与疏附乐器同台展示,岭南丝竹《雨打芭蕉》与西域木卡姆《拉克》的旋律在展厅中隔空对话。

现场亦展出多件由星海音乐学院博物馆珍藏的高胡、扬琴、竹提琴、潮州二弦、潮州椰胡等广东传统乐器,通过呈现新疆音乐与岭南民间乐种之间的异同,凸显“东西对话”的文化深意,彰显中华民族音乐的整体性构架与多元一体格局。

“穗疏同心·童趣传遗——疏附县明德小学学生美育作品展”亦在4月13日至8月底在广州市文化馆非遗主题图书馆同步开展。展览将呈现明德小学学生们创作的剪纸、皮影、蛋雕等作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陈浩

图/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