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帕友”盲目加药,早早出现异动症
广州日报新花城

65岁的“帕友”秀姨(化名)为缓解症状不断加药,体重越来越轻,同时还出现异动症。医生提醒,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快速大量加药容易过早出现异动症。

2019年,秀姨确诊患有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发病人数不断增多,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

经过服药、理疗等治疗,秀姨症状稍有改善,可仅仅维持了一两年,其手无力的情况再度出现。2021年,秀姨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接受对症治疗。“服药后,整个人舒服多了,感觉和正常人一样。”秀姨说。

近一两年,秀姨的手脚逐渐不听使唤。“想走快一点都不行,炒菜更是没力气。”为了缓解症状,秀姨开始增加药量。刚开始的时候秀姨觉得有效,但后来晚上难以入睡,近半年体重更跌至36.5公斤。

最近一两个月,秀姨服药两三小时后会莫名心慌,“心怦怦直跳,血压升高,浑身发热。”4月初,秀姨再次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就医。

该院神经内六科主任胡运新接诊时,发现秀姨的头颈及上肢、腿不自主地扭动。结合病史及病症表现,诊断秀姨为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同时还存在剂末现象。秀姨住院接受精准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部分患者误以为药吃得越多效果越好,实际上,快速大量加药,不仅会导致药物副作用加大,而且还容易过早出现异动症。”胡运新提醒,如果“帕友”出现服药后“身体乱动”的情况,切勿擅自增减药物,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健康知多D

帕金森病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帕金森药物出现的运动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头、颈、肢体、躯干等部位出现不自主的异常晃动。早期表现为轻微肢体晃动,容易被忽视。随着症状加重,持续、剧烈的异动症可能影响患者正常的坐、躺、站,甚至有致残风险。

根据患者病程、临床表现与服药情况,异动症可分为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不同类型异动症治疗方法不同。

文字: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通讯员 张小美

编辑:李月婷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