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广言广语 | 给AI医疗系紧“安全带”
2025-04-01 19:39:13
广州日报新花城
生病了问AI,到底靠不靠谱?今年3月,一名“95后”新手家长面对孩子反复咳嗽发热的症状,在手机端用AI问诊判定孩子为“普通呼吸道感染”,并参考网络建议居家用药,致病情延误。最终,孩子被医院确诊为病毒感染肺炎。 如今,AI是当之无愧的“爆款”话题,AI医疗亦备受关注。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技术发展,AI医疗已经在疾病预测、健康管理、影像识别等领域有出色的表现。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以AI问诊为例,老年患者睡不好头疼、心慌,AI的回答可能只是将所有有头疼症状的病都列举出来,根本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判断,也难以精准把控用药剂量,因此不少医生都认为其存在局限。与此同时,AI没有处方权,出了错谁来负责?患者的医疗数据隐私如何保护?这些追问也都需要得到解答。 此前,国家已出台《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明确规定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目前,各地也不断为AI医疗领域划定红线。今年2月,湖南省医保局就发布通知,禁止使用AI自动生成处方。不过,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场景的迭代更新,新问题也亟待新的法律回应。譬如,针对AI医疗过失,有必要完善有关立法和问责机制,明确AI误诊的责任界定和相关法律纠纷的处理办法;针对AI数据治理,可以从国家层面做好数据规范,让医疗数据权属清晰、授权合规、追溯定责有章可循。给AI医疗系紧“安全带”,守住AI医疗的安全底线,方能让AI医疗更好助力医疗领域,真正服务于患者的健康福祉。 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出镜:由数字人生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