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广言广语 | 正视3000米体测争议背后的教育命题
2025-03-25 20:24:15
广州日报新花城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呼吁,希望学校取消体测中的3000米项目,引发广泛关注。 说起体测,相信大多数人的回忆都不算太美好。对于长期伏案、不常锻炼的学生而言,3000米本身已是不小的挑战,更别说还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在还没有培养起对跑步的热爱前,可能一些学生就已经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再加上体测成绩还与分数、绩点挂钩,学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他们有意见也可以理解。 事实上,体测争议一直都有,3000米测试也并非突然出现。从大学设置体测的初衷来看,出发点无疑是好的。而更为严格的体测标准,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不过,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体魄。也就是说,“测”并非关键,在体测项目之外,学校是否有将日常锻炼与测试结合、是否有建立起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科学机制等,反而显得更为重要。 如今,“脆皮大学生”成为网络热词,折射出不少大学生运动量严重不足、体质下降的现实。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卫健委提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可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质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但如何破题,还需要深入评估、合理研判。真正调动起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受益于体育锻炼,也许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