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向来重视根据四时气候调摄神志。春季为四季之首,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琳为大家介绍春季养生要点。“门诊常见高血压患者在春季出现头晕头痛、心慌、烦躁、睡眠差等症状,血压不稳,全天或下午血压升高,需要医生的治疗指导。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春季调理心神,保持良好睡眠。”黄琳说,在春季,高血压患者要顺应节气,调适好自己的心态,减少焦虑抑郁情绪,不使肝气郁结。
春季养生要点
情绪稳定
保持心情平和,尽量减少压力,每天给自己一些积极暗示,避免“大动肝火”。情绪波动易致肝阳上亢、心火内炽、心神不宁、睡眠多梦、血压升高。
疏解压力
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舒缓抑郁焦虑的情绪;也可以通过运动或与亲友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适当发泄情绪,避免长期压抑。此外,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规律起居
早睡早起,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尽量做到在晚上11点前就睡觉。“子时养肝”,此时入睡可促进胆汁代谢和肝胆排毒,若进一步达到深度睡眠,可以帮助肝血修复和情绪调节,从而减少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心梗等风险的发生。
适度运动
保持锻炼的习惯,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和八段锦等,有助于疏肝理气;每日快走30~40分钟,改善血液循环。
健康饮食
保持清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血压波动。多吃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等,有助于疏肝理气。适量摄入酸味食物如柠檬、山楂等,可柔肝养肝,但不宜过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等,以免加重肝火。
监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每天测量血压两次(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时)并做好记录。如有血压不稳定的情况,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或生活方式,以保持血压稳定,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药治疗
用中医中药治疗可使脏腑调和、气血充足,维持血压稳定。采用补养心脾、健脾疏肝、清泻肝火、滋阴降火等法则,临床可取得较好疗效。平时也可以通过中药药膳调理身体,对改善睡眠和血压有辅助作用。
菊花枸杞茶
材料和做法:菊花10克、枸杞10克,沸水200毫升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肝明目,降低血压。
天麻蒸鱼头
材料和做法:天麻10克、鱼头1个、生姜3片。将天麻切细丝,和鱼头、生姜一起放入盘中,隔水蒸15分钟,调味后食用。
功效:平肝息风,缓解头痛,降低血压。
莲子百合粥
材料和做法:百合20克、莲子20克、大米50克。将上述食材和大米同煮,加水500毫升,煮30分钟米熟即可,调味后早餐食用。
功效:清心安神,缓解心烦失眠。
穴位按摩
选择常用穴位进行按摩,可以疏肝解郁,促进血液循环并改善睡眠,降低血压。
太阳穴:以两手拇指往外推约10分钟,临结束时,点太阳穴21次。可帮助改善睡眠。
百会穴:十指指腹从额头向枕后梳头50次,重点按压百会穴;掌心轻拍胆经(头部两侧)10次。可清肝降压。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为内关穴。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穴位,边按揉边向指尖方向推,持续2分钟。可调节自主神经,稳定心率和血压。
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踡足时最凹点为涌泉穴。睡前搓热掌心后快速摩擦穴位100次。可引火下行,适合阴虚阳亢、血压较高者。
文字: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通讯员 李朝 金小洣
编辑:李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