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谱AI智能制造部总经理何国帅、里工实业CEO李卫铳、指尖AI联合创始人张国荣齐聚南海桂城!3月13日,“科技脉动 桂城智享”湾区AI+制造业赋能沙龙在佛山市南海区千灯湖创投小镇举行。这场汇聚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物的活动,聚焦AI技术如何驱动产品创新、降本增效,并与佛山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本土企业家带来了一场技术与产业碰撞的“思想盛宴”。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南海桂城还将举行不少于10场沙龙及企业对接会,推动AI+佛山制造从构想走入现实。通过常态化平台的搭建,南海桂城引导头部企业与技术专家深度互动、促成市场与政策的双向奔赴、助力企业精准匹配需求。在本次沙龙上,桂城还推出了《桂城街道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这一系列组合拳,展示了南海桂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含金量”不在于吸引前沿技术的聚集,更在于AI技术的应用和落地。以佛山制造业为底座,桂城构建出开放、协同、高效的“AI+制造业”生态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场景落地与资源整合,桂城正成为佛山乃至大湾区AI赋能制造业的实战样本。
传统制造业如何拥抱AI?
头部企业现身说法
“知道AI是趋势,但不知如何下手”。从三水赶来的企业代表道出普遍困惑。本场沙龙吸引了超60家本土企业(含20家上市公司)的踊跃参与,印证了佛山制造业对AI的迫切需求。
智谱AI智能制造行业部总经理何国帅
智谱AI是国产自研大模型领军企业,其在消费电子、零售、教育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案例,而智能制造领域是其发力重点。智谱AI智能制造行业部总经理何国帅分享了智谱推动AI+制造的实践探索。他认为制造业AI应用场景是多元化的,大模型可以与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等相结合,融入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运营控制、采购与供应链、销售与服务、组织协同和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加速各领域的智能化升级进程,帮助制造企业提质增效。以智谱AI服务的某半导体显示龙头之一为例,智谱联合该企业研发了全球首款半导体显示垂域大模型,在通域大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百万级专业文献库,可以整合并理解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海量知识,在设计协助、答疑解惑、新人培养等多场景工作。落地后,该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效率提升了超过40%。
那么,企业如何判断是否已准备好大模型的落地?何国帅建议,可通过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试点场景、测试指标、专职负责人、合理期待等几个维度去考察。他进一步指出,企业应从基座模型、组织架构、数据资产、业务场景4个层面构建大模型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里工实业CEO 李卫铳
里工智能是大湾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代表性企业。里工实业CEO李卫铳来到沙龙现场,以里工智能的成长史为例,畅谈“工业生命”的进化。从一家传统制造企业进化为如今的具身智能领军企业,里工智能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痛点深有感触:“除了人工成本外,制造业实现智能化同样面临传统自动化成本高、周期长、离散型制造难以导入自动化等难题。”转型虽难,但也要积极拥抱智能化,不要“怕犯错”。李卫铳指出,要积极使用新工具去犯正确的错误。“我的经验是老办法不是当下时代最降本增效的好办法,要使用新工具、新办法。”“只有那些能积极融合大模型的企业,在市场中的机会才能更多一些。”目前,里工机器人可为航天航空、实验室自动化、离散型制造等多个行业的用户交付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方案,今年预计可交付1000个人形机器人。
指尖AI联合创始人、AI实验室负责人 张国荣
具体到制造业和人工智能结合的落地,大湾区人工智能领域新锐企业指尖AI联合创始人张国荣认为,制造企业落地大模型,应当由布局AI Agent开始,采用“三步七阶”法,聚焦BOM信息审核、生产流程配置查询、业务数据分析等高频刚需场景,结合大小模型,按场景复杂度进行组合预设标准场景模板,同时更加重视数据治理和数据标准化,鼓励跨部门协作,小步快跑。
如何构建生态圈?
政策、场景、市场一个都不少
AI的全面爆发与运用,标志着一场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到来。近期,“广东七剑客”“杭州六小龙”的火爆出圈引发人们思考:什么样的土壤能孕育人工智能产业并令其茁壮成长?
擅于捕捉风口的南海桂城,早在去年9月份就全面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布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吹响了打造“湾区人工智能+制造业示范基地”的号角。2024年11月,桂城正式发布规模达1亿元的人工智能投资基金,哺育桂城人工智能产业体系;12月,佛山市湾区人工智能集聚地先行启动区在桂城启动建设。今年2月,桂城快速推出佛山市首个“满血版DeepSeek”,免费对市民开放体验使用,随后又签约了全国首个由镇街自主建设的智算中心及6个人工智能基金项目。据悉,首期100P的算力中心大概5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在本次沙龙上,桂城首次对外公开了《桂城街道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该办法包含对算力建设运营、大模型研发、企业算力使用和应用场景打造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真金白银鼓励更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落户桂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本地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短短半年时间,桂城围绕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和人才等核心要素,构建出“AI+制造+市场”的人工智能生态圈,成为AI赋能制造业的一片试验田。
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展明
“桂城发展人工智能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展明认为,当佛山制造业插上人工智能这双“腾飞的翅膀”,必定能让“有家就有佛山造”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桂城将抓住先发优势,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抓手,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桂城力量。
如何解决需求?
从泛泛而谈到精准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沙龙专门安排了交流环节引导参会者填写需求调研分析表,精准把握企业需求。同时,沙龙的“闭门”会议上,重点企业与技术专家围绕企业“特定场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
座谈会
由智谱AI、指尖AI、华为和广东沃土钻研坊组成的专家团队,针对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佛山慧谷科技、佛山玉凰生态等佛山本土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具体场景中的“痛点”进行了分析诊断,并提出了利用AI提质增效的思路建议。这种“点对点”合作模式,跳出了传统沙龙、论坛的泛泛而谈,直击企业痛点,促成AI技术落地,体现了南海桂城推动AI+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务实态度。
中科科创佛山总部总经理郝俊磊评价道:“桂城有场景、有政策、有决心,我们对桂城打造AI+制造业应用创新高地充满期待。”
观察:桂城的“AI野心”与挑战
政策的精准对接、场景的丰富资源、市场的迅速反应,桂城以一套“组合拳”打法为AI+制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紧扣佛山制造基因,以制造业刚需场景为突破口,推动技术“接地气”,桂城正在成为“AI+制造”深度融合的标杆,为佛山这座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桂城方案”。
但是也要看到,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技术红利转化为产业效能。在本次沙龙中,有传统企业坦言,“企业没有数字化基础,如今拥抱AI是空中楼阁”。佛山是民营经济大市,中小微企业是主体。数据积累、人才储备的短板,成为中小微企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拦路虎。如何引导中小微企业积极拥抱AI,并让政策激励与企业实际需求动态相匹配,是桂城形成AI产业聚合力、打造AI+制造业应用创新高地的关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钰凤 通讯员:张兵
图由通讯员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