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湾区热聊中·高端访谈 ⑦|倪明选:为更多“梁文锋”创造成长土壤
2025-03-13 07:15:47
广州日报新花城

身处大湾区,一所初创两年多的大学,应该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在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和《哪吒2》的导演饺子身上,一校之长会得到什么启发?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在接受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专访时表示,相比于发表文章,做科研更重要的目的是带动未来经济发展,解决未来产业的问题。大学必须要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

image.png

谈打造“湾区硅谷”

先围绕“低空经济”发力

记者: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建设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您也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能否具体讲一下创新区在“产教+科教”融合、青年创业生态及未来产业孵化上的独特设计?学校如何通过这一创新区实现与大湾区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倪明选:创业需要土壤。港科大(广州)虽然是一所新的学校,但我们继承和发扬了港科大鼓励创新创业的精神,是一片孕育无限生机和希望的土壤。截至2025年2月,港科大(广州)已涌现出超过100个不同阶段的师生创业项目,其中已注册公司的超70家。在42家注册在广州的公司中,有36家注册在南沙区,业务集中在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环境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元宇宙等科技领域。

港科大(广州)所在的南沙庆盛片区曾经是农地和河涌,政府给它赋予了《南沙方案》先行启动区的重要地位。我们学校要做哪些努力,才能够把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到广州、到南沙?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例子是很好的榜样。

比如“硅谷”的形成,其源头是斯坦福大学“无心插柳”,在附近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业公司,影响了整个世界。位于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附近有一个肯德尔广场,也是依托大学在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究,吸引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聚合,成为世界知名的创新策源地和头部企业聚集地。

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要做初创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必须有人才支持。对港科大(广州)来说也是一样。当我们的老师学生要创业,去哪里呢?对于做硬核科技的创业者来说,很多高端设备他们是买不起的,但学校的高端实验室可以开放给他们。创业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老师就是他们的“金头脑”,可以当他们的顾问。

港科大(广州)成立两年多,我们提出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就是希望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走出第一步。我认为,创新创业并不是开个公司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把生态做起来,要有上下游,整个链条、所有要素都要齐备。创新区需要有一个主题,也要有门槛。我建议首先围绕“低空经济”发力,因为建设全空间无人体系是非常有潜力的未来产业,甚至可以说是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不仅仅是制造飞行器的问题,还涉及材料、调度、无线通信、安全等问题,上下游非常广。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

谈师生创业

科研要带动未来经济发展

记者:全省教育大会上传出的消息显示,港科大(广州)与167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孵化企业超70家。与港科大(广州)成立的时间结合来看,这个数据是令人惊叹的。可以介绍一下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情况吗?您还曾说过,理想中港科大(广州)毕业生选择创业比例应比现在的创业比例更高。你认为学生的创业将为大湾区发展带来什么?

倪明选:科研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做科研,发表文章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带动未来经济发展,解决未来产业的问题。

港科大的传统就比较看重学生创新创业。我们有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是学生自己发起的,最近又有学生在做金融科技方面的项目。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帮助他们走出第一步。

港科大(广州)建立两年多,在首届230名硕士毕业生中,超过10%的毕业生将硕士期间的项目成果进行深化拓展,启动了个人或团队的创业项目。截至2025年2月,港科大(广州)学生主导或深度参与的创业项目有101个,其中注册企业44家。

我们更注重创业的质量而非数量。若仅为追求数字而盲目成立企业,最终只会导致资源浪费,我们希望帮助优秀的项目取得成功。我也相信,创新创业是一种文化的培养,在港科大(广州),我也希望培养这种文化。老师一旦发表文章,就要想“我做的科研是不是对未来产业有帮助”。

当然,学生全部去创业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首届毕业生将近60%读博,我个人认为还是高了一点的,50%就够了。在校期间,学生可能发现自己适合创业、学术研究或到企业就业等不同方向,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选择。同时因为我们是科技大学,专注于尖端领域的研究,相应也有很多创业的机会,帮助学生走出这一步是很重要的。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谈人才培养

发掘像梁文锋一样的学生

记者:如何让像梁文锋一样的人才被发掘出来?

倪明选:最近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给了我很大启发。这种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马斯克又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他们一样,大部分学生是中规中矩的。我们已经收了两届本科生,这些学生的高考分数都很高。他们里面有没有梁文锋这样的人?有!所以,我们最近在做计划,希望能创造“土壤”,让和梁文锋类似的学生被发掘出来,给他更大空间,不要限制他的发展。90分跟92分其实差别不大,为了多两分去大量刷题,那还不如去思考新问题。我相信,给点时间、提供土壤,几年之后,国内也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青年。

其实,像马斯克这种人才,中国现在也开始慢慢出现。我很佩服大疆的汪滔,他既懂得产品研发,又能做好管理,带领大疆成为国际领先的企业。我也很佩服饺子导演,我8年没进电影院了,为了他,我去看了电影。

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学校,我们希望培养有国际观的下一代。一方面,我希望把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请到港科大(广州)来;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尽可能多和好的机会,让我们的老师、学生走出去。从去年1月开始,我与学校的管理层共带团出访7次,就是希望让大家知道港科大(广州),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同时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学子和优秀人才。


2024年11月30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行首届毕业典礼

有心有得

科研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做科研,发表文章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带动未来经济发展,解决未来产业的问题。

港科大(广州)建立两年多,在首届230名硕士毕业生中,超过10%的毕业生将硕士期间的项目成果进行深化拓展,启动了个人或团队的创业项目。截至2025年2月,港科大(广州)学生主导或深度参与的创业项目有101个,其中注册企业44家。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苏俊杰 通讯员 港科大(广州)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海报设计/张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