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广言广语 | 让失信惩戒有温度更有尺度
2025-03-11 19:38:43
广州日报新花城
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访谈会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推行失信惩戒分级分类、宽限期及单次解禁机制,使执行工作有温度、有节奏、有感情。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作为一种联合惩戒机制,具有监督、警示与惩戒功能,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功不可没。但随着失信人数增多,传统的“一刀切”做法已难以适应复杂的现实情况。 必须看到,失信惩戒只是手段,其最终是要达到营造诚信氛围、维护司法权威和公平正义的目的。为此,近年来,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完善惩戒分级分类机制,持续推动惩戒措施精细化和精准化。2024年,失信名单人数10年来首次下降,信用修复增长35.4%。这背后,宽限期、单次解禁等一系列信用修复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举措,既彰显法律公正合理,也生动诠释了人性化执行的温度,对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意义重大。 不过,推进过程中也必须警惕一些被执行人钻空子、逃避执行。如何更精准识别“失能”?如何防止宽限期沦为“老赖”避风港?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比如,进一步明确分级标准和操作程序,强化监督管理,保障制度公平公正实施;打通部门协作,完善信用评估模型,让失信惩戒更科学精准。 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视频/数字人生成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