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 “百千万工程”看广东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03-08 23:33:34
广州日报新花城

cc1c680372f19f8ecbfe91530f22377.jpg

乡村振兴再次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热点话题,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聚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民权益保障以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建言献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加快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立足基层实践,围绕“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农民权益保障”等角度,关注乡村振兴核心议题。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支持,保护种粮农户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沈燕芬聚焦种粮补贴机制优化,呼吁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在保障农民权益方面,沈燕芬留意到,当前我国农机保有量已达2亿台套,但是农机手老龄化、技能不足、保障缺失等问题突出。“农机是粮食生产的‘铁牛’,农机手是驾驭‘铁牛’的‘新农师’,只有让农机安全有保障、农机手有奔头,农业现代化才更有底气。”为此,她提出应建立普惠化农机保险体系,通过财政补贴与精准施策相结合的模式,从低覆盖到推行“普惠保险+精准补贴”模式强化农机安全保障,降低农户因事故致贫或返贫的风险。‌

同时,沈燕芬还建议设立专项政策,让一线使用者或者农机合作社可以参与研发试验工作,“如让农业大学或者农机研究院与农机合作社结对攻关,共同研发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小型农机具,助推广东农业加速变革。”

“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加大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有助于破解产业转型瓶颈,更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黄秀芬希望支持韶关打造粤湘赣AI人才培育基地,“韶关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是区域协同发展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韶关更是抢抓机遇,建成韶关算力中心,这一布局为韶关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是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坪田镇老龙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刘炳注意到,报告提到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调研中,刘炳发现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消防救援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希望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大消防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基层消防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全面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报告还提到,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刘炳希望,接下来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方面提高中央财政投入补贴标准,放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的范围选取要求,支持扩大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为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提供支撑。

此外,刘炳还提出,围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行动,推动当地农产品向深加工延伸,引进分拣包装生产线,开发农产品衍生品,打造村播孵化基地,培育10名乡土主播,通过“短视频+产地直供”的模式拓宽销路。

在生态治理方面,刘炳表示,将按季度评选“最美庭院”,将绿美村庄建设纳入村规民约,组建由老党员牵头的管护队伍,为绿美广东提供保障。“通过‘脚底板踩实政策、手指间连通民心’,将2025年十大任务的‘任务书’转化为群众可感的‘幸福账’,让政策红利在田间地头生根结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刘炳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璐、邓潇丽、赵越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