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广东代表团开放日 | 全国人大代表全汉炎:择高处立、寻平处坐、向宽处行,助推县域教育振兴
2025-03-06 18:01:32
广州日报新花城

3月6日下午3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3ed2cd83ee6db2468eea4a7484cd3f7.jpg

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部署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深感振奋和鼓舞。近年来,广东下足功夫解决教育的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启动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对口帮扶基础教育。全汉炎介绍,广东实验中学通过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助推县域教育振兴。“在省内,我们与茂名、湛江两地政府合作开办学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满员后将提供1.2万个优质学位,同步培养800名教师。”

全汉炎用“择高处立”“寻平处坐”“向宽处行”概括县域教育振兴的“方法论”。

择高处立,就是锚定破解基础教育区域不平衡为使命,培育教育家精神,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骨干教师驻点帮扶-全体教师协同发展”,构建“核心校-集团成员校-帮扶共建校-区域联动校”的立体化格局。

寻平处坐,就是扎根县域特色,坚持“一校一策”的发展路径,将广东实验中学“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办学理念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省实气质,一校一品”的发展特色。

向宽处行,则是创新协同机制,双轨并行强师工程,立体构建课程体系,协同共建数字生态,以点带面助推县域教育振兴。据统计,2024年广东实验中学共组织集团校教研交流1200余人次,开展送教指导200余次。

全汉炎建议深化评价改革,分类制定核心校“资源输出指数”、成员校“发展进步指数”、教育集团“均衡效能指数”等三维评价体系,实施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对教育集团的办学过程和办学效果进行督导,使集团办学依法依规有序发展。同时要创新制度保障,按帮扶成效给予核心校编制扩容、职称评聘等政策倾斜,为集团化发展提供保障机制。在优化激励机制方面,全汉炎提出,应该对骨干教师下沉村镇开展长期帮扶工作给予更多激励保障,在绩效福利、职称职务、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体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魏丽娜、何瑞琪、吴城华、王纳、王楚涵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吴子良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郑洪达、王文宇、王钰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