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代表结合各自履职实际,聚焦社会热点关切,“面对面”回答记者提问。
预决算“三审”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的一个工作品牌。作为市人大预算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介绍,广州人大为增强预算监督刚性,提高预算监督实效,从2014年开始探索实施预算“三审”制,组织全体市人大代表,对预算进行前期调研和预先审查,为大会预算审查工作做足准备。
丘育华说,作为连任四届的市人大代表,见证了预算“三审”制的不断完善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方面,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在大会前开展预先审查,是面向市政府和重点部门的一项专题审查活动,吸引了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市人大代表参加,发挥了代表的主体作用。
另一方面,促进了人大和政府的良性互动。通过预算预先审查、初步审查,以及意见反馈等环节,人大与政府间的一系列反复沟通和多轮互动,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此外,密切了各项监督力量的有效协同。广州人大通过预算“三审”,把人大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有效协同起来,同时,还积极引入媒体监督、第三方绩效评价,推动决算公开,扩大全民监督,从而构筑起了预算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
“通过连续十年的预算‘ 三审’监督实践,我觉得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去年丘育华参加调研了解到,市卫健部门实施的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项目,通过人大的审查和跟进监督,实施效果非常好,广州市202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超过30万剂,创历年新高。
“作为预算委委员,守好人民‘ 钱袋子 ’,盯紧政府‘账本子 ’,我责无旁贷。”丘育华表示,将继续积极履行职责,使得人大预算监督更加符合人民意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罗知锋、王钰舜、陈铭曦
海报/严永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