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作《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的重要一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
这一年,审议法规案18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开展监督68项,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39件,依法作出决议决定17项,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195人次,交办代表建议4822件……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推动新时代广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担当、实干与创新。
面向2025年,王衍诗表示,将聚焦“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深化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从实处想,往实处做,以实际成效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努力在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中走在前列。
2月21日下午,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立法:坚持立法要则敢接烫手山芋
“一不写两必写”,再次出现在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即不写照样可以干的不写,不写不能干的必须写,不写清楚不好干的必须写清楚。
坚持这条立法要则,2024年,敢接烫手山芋,多部法规勇破困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敢于对社会敏感问题动刀子
制定的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敢于对社会敏感问题动刀子,对非法改装、超速行驶、擅闯红灯、违规停放充电、外卖骑手管理等突出问题作出刚性规定,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
制定的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回答了学生心理问题“怎么预防”“怎么发现”“怎么诊治”和健康促进工作“怎么保障”等焦点难点问题。
制定的绣花式城市治理规定,把城市治理工作落细为计划年度化、任务清单化、落实责任化、监督制度化、奖惩公开化,压实每一环节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反映城市治理问题有呼必应,派单必办。
修订的违法建设查处条例,提出违法建设零增长,凡新法实施后出现违法建设的,一律倒查责任,严肃追责。
制定的政务服务条例,全链条作出详细规定,实行工作日预约延时服务、周末节假日错时应急服务,排队等候时间可预查预判,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营商环境得到制度性改善。
制定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着眼化早化小,体现人文关怀,压实各方面化解责任,规定在服务中发现有极端倾向的人或事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加快新兴领域立法
报告重点提及了加快新兴领域立法,为广州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开法律空间。
制定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对产业发展、道路测试、全域开放、商业运营、交通规则及事故责任认定等作出原创性规定,为广州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跑在前列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制定的低空经济发展条例,就空域怎么供、地面设施怎么建、空中飞行怎么管、应用场景怎么开发、安全飞行怎么保障、相关产业怎么带动等创设规定,力求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先行一步、赢得先机。
代表全年立法意见4万余条
报告称,坚持民主立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工作始终。
在电动自行车立法中,对敏感问题向社会开展问卷调查,先后收到12万条意见建议,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使这部备受关注、意见纷纷的法规平稳出台实施;在低空经济立法中,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提出的立法意见1000余条;在智能网联汽车立法中,前后吸纳社会各界提出的立法意见3000余条。
此外,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的积极性,各级人大代表全年提出立法意见4万余条。全市新增基层立法联络站27个,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立法意见2000余条、研究采纳1000余条。
监督:效果“既辣又香”
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权、法定职责。
王衍诗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监督,从支持“一府一委两院”工作角度入手,用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效果衡量,“不放空炮礼炮,力戒形式主义,持续在监督效果既‘辣’又‘香’上下功夫。”
对843个重点项目开展监督
每季度对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年度计划投资总额3804亿元的843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展监督,逐个剖析市直单位主管项目进度滞后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紧盯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综合运用专题调研、听取审议专项报告、专题询问等方式开展监督,发挥人大代表常态化固定联系民营企业的作用,及时反映民营企业遇到的用地用房、公共服务等方面突出问题,推动政府及时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
坚持把营商环境列为常委会每年必做监督项目,2024年逐项剖析省评营商环境落后指标,研究提出务实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善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督促国资管理部门细化管理、深化监督、堵塞漏洞,提高监管水平,切实对人民的共有资产负起责任。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推动政府研究解决城市安全领域6个方面突出问题。
持续三年靶向用力监督“治堵”
在围绕顽瘴痼疾问题开展监督方面,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力度一刻不放松。
连续三年扭住电动自行车违法乱象不放,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516家销售和维修门店、301个路面执法点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整改。持续三年靶向用力监督“治堵”,对影响交通的336个占道施工项目开展调研,督促完成市人大代表摸排的244个交通堵点治理工作。
组织代表对2023年度全市污染防控典型案例每周曝光整改查处情况开展暗访检查,及时提出污水偷排整改要求,并梳理分析污水治理系统急需解决的6个问题,相关建议引起市委高度重视并推动政府整改。
积极探索数据赋能生态环境监督工作,入选全省人大环境资源领域2023-2024年度十大典型监督案例。
聚焦民生热点解难题
在过去一年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开展监督。
将36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列入常委会议程并作出决议,要求政府加快“一镇街一普惠”步伐,2024年全市新增托位2.78万个。加强对养老工作的监督,推动全市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从500张提升至2884张。
持续擦亮预决算“三审”工作品牌。深入全市214家乡村民宿开展调研,督促政府分类施策解决手续不全的乡村民宿不动产登记难问题。
加强对广州千里乡村风景道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监督,推动政府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打造精品示范线路9条260公里。
组织对教育局等8个政府工作部门年度工作情况和市十件民生实事办理情况逐项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排名在媒体公布。
加强备案审查,坚持“有错必纠”,全年依法纠正全市7件规范性文件10个存在合法性问题的条款,1个审查纠正案例入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工作案例。
2月21日下午,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履职:代表建议增33%
“2024年是我们探索实施代表履职登记积分制的第一年,广大代表履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你追我赶的履职氛围日渐浓厚。”王衍诗表示,如今在镇街村社、街头巷尾,代表履职的身影越来越多,反映群众诉求的声音越来越多,提出的意见建议越来越多。
“代表随手拍”增256%
2024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以各种形式对“一府一委两院”提出代表建议8841件,同比增加33%。
擦亮“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和“代表随手拍”品牌。因地制宜推广代表联络站二维码,制定联络站接待群众和群众扫码反映问题工作指引,全年各级人大代表共进站接待选民群众3.88万人次,线上线下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32万条。
更好发挥“代表随手拍”履职助手作用,全年426名市人大代表通过“代表随手拍”反映事项4009件、同比增长256%。
建立民情联络员制度。每名市人大代表固定联系6名以上民情联络员,拓宽社情民意收集“神经末梢”,目前市人大代表与5322名民情联络员建立点对点联系并组建微信群。
精心组织70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4万余个。
持续办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专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报告称,2024年,提升代表联络站建设水平,在各区把代表联络站建好,把代表联络站工作做好,通过一个个生动场景和鲜活案例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让每个联络站都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2024年建成的全市11个感知点已初见成效。
围绕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督办高质量,坚持有建议必有受理、有受理必有交办、有交办必有回复、有回复必有评价,市人大代表提出的4822件建议,均交由承办部门办理并答复代表。
对代表评价“不满意”“基本满意”的39件书面建议办理工作进行“回头看”,推动建议办好办实。
广州市1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3件代表履职案例,分别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为2024年全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十大优秀案例、全省人大代表十大履职优秀案例,白云区黄石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经验获全省推介。
持续办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专栏,讲好广州人大故事、人大代表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打造展示中国式民主的广州窗口。
2025拟安排监督议题65项
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选定立法项目。坚持“小切口”“小快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有效管用,坚持“一不写两必写”,持续提升立法质效,以高质量法规供给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
拟安排立法项目34个——
包括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国土空间规划条例、职业教育促进条例、绿色金融条例等法规。
拟安排监督议题65项——
聚焦广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百千万工程”实施、“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国有资产管理、电动自行车乱象整治、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平安广州建设、民生实事办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做到党委中心工作在哪里,社会热点难点在哪里,人大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要进一步明确监督的效果必须既‘辣’又‘香’,决不走形式,放空炮,献礼炮。”王衍诗表示。
充分发挥人大在联系群众中的带头作用——
继续丰富代表便捷履职手段,改进做实代表联络站,探索设立专业行业产业代表联络站,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百点感知”计划。持续擦亮“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和“代表随手拍”品牌,拓展代表联络站“二维码”覆盖面。
健全人大代表与民情联络员常态化联系机制,探索建立社情民意直报机制,继续办好《人大代表情况反映》《民情月报》等专刊。优化推进人大代表履职登记积分制,定期通报代表履职情况。继续抓实代表履职培训,高质量督办好代表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决不是歇歇脚、松口气、满足个人爱好、享受闲情逸致的地方,更不是躺平的地方。”王衍诗表示,要坚持规范、完善、提高、创新,不断改进人大工作,持续增强工作质效。坚持一切工作以实干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坚持爱人大、懂人大、讲人大,继续办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专栏,生动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
“今年是本届市人大代表履职的第四个年头,接下来的任期只有两年时间。”王衍诗表示,要倍加珍惜人民的信任重托,分秒必争地履行好职责,竭尽全力为人民多干实事,以实际行动让人民感受到“人民代表为人民”。要通过人大一项项出色的工作、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好。
数说广州人大2024
全年审议法规案18件
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开展监督68项
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39件
依法作出决议决定17项
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195人次
交办代表建议4822件
各级人大代表全年提出立法意见4万余条。全市新增基层立法联络站27个,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立法意见2000余条、研究采纳1000余条。
全年各级人大代表共进站接待选民群众3.88万人次,线上线下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32万条。
拓宽社情民意收集“神经末梢”,市人大代表与5322名民情联络员建立点对点联系并组建微信群。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魏丽娜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海国、庄小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