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佛山市人大代表、禅城区区长盘石接受媒体专访,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畅谈今年的发展思路。盘石表示,禅城以“城市中心”为定位,聚焦民生福祉、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全力打造“佛山之心”,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禅城力量。
民生为本绘就幸福禅城新画卷
民生是最大的政绩。2024年,禅城在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养老工作实现“四个全市第一”,近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接下来,禅城在民生领域将有什么大动作?盘石表示,今年禅城将聚焦“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城市建设”来提升人民生活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
在“一老一小”上,禅城将加快改造提升张槎敬老院,推动佛山市新社会福利院投入使用,预计今年可实现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另外,市二医院新院区将在今年3月份试运营,从而有效填补禅西片区三甲医院空白。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将投入使用,禅城将加快推进鲤鱼沙地块学校、荣山中学新建宿舍楼一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动工。在“社会保障”上,禅城将稳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打造“灵姐·妈妈岗(港)”等特色就业品牌。
在“城市建设”上,继续加快广湛高铁佛山站、佛山地铁3号线、4号线等重要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沙南路等一批跨区道路建设,尤其是重点打通校园、商圈周边的交通堵点,让整个城市的交通更加畅顺。同时,继续精雕细琢东平水轴,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让大家有更多、更好的体验。
打造“四大中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禅城打算如何壮大城市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盘石介绍,过去一年,禅城GDP增速在佛山五区排第一,禅城用18%的经济总量贡献了更大的经济增量。盘石指出,禅城要打造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佛山之心”,就是要构建起与城市中心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此,禅城提出要打造“都市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商业消费中心”“岭南文化中心”。
在都市制造中心方面,盘石称,当下是禅城工业空间最为充裕的阶段,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计划禅城两年建成了超650万方的工业载体,今年将努力实现一千万方的目标。另外还有超过2000亩的国有工业储备用地,并力争拓展到3000亩。此外,禅城将今年定位为大抓招商、产业突破之年,一方面围绕本土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既抓增资扩产,又抓沿链经济;另一方面,树立全要素招商的理念,全要素支撑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围绕智能传感、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战新产业集群。
在产业服务中心方面,盘石指出,禅城将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数字经济、科技创新、金融保险等“6+N”方向,大力发展与城市中心相适配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中央法务区近期将揭牌启用,禅城将大力发展泛法务产业、专业服务业。在科创服务方面,禅城规划建设汾江科创带,依托广湛、广佛环线两个城际轨道站点优势,打造科创服务产业集聚区和战新产业苗圃,将禅西中心化往前推进一大步,从而更好地连接、服务和支撑环两江先行区的发展建设。在商业消费中心和岭南文化中心方面,禅城将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共同推动商业服务业联动发展。同时,继续做强祖庙-岭南天地、创意产业园-王府井紫薇港两大核心商圈。
打造美学与活力并存的城市空间
禅城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城市品质、城市格调提升工作,今年在这方面有什么思路和举措?盘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禅城今年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去发力:丰富公共空间、焕新老旧空间、动更多艺术资源。
据介绍,禅城是佛山的初地,最能代表佛山的文化。禅城实施城市格调三年行动计划,就是希望让这些作为老城区里的老破旧空间,能够成为城市新的价值和活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老佛山、新光彩。去年禅城完成了魁奇路、美陶之窗等22个样板路、样板节点建设,柒号陶仓等172个格调项目先后焕新亮相,全国各地艺术家、主理人也共同参与盘活改造街巷空间超过6万平方米,成效明显。
今年,禅城将打造一批“+音乐节”“+体育赛事”“+艺术展览”的主题公园,让群众愿意驻足、愿意聚集、愿意社交,让整个城市活力更加涌动。另外,禅城还将焕新老旧空间,通过改造红卫岗、工农新村等8个重点老旧街巷,建设星光文化艺术园等美学地标,给大家带来更多美的体验。最后,禅城将撬动更多艺术资源,今年策划不少于100场艺术活动,三年内吸引不少于200名主理人入驻禅城,引入不少于100个文旅新业态项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鹏飞、刘艺明、王名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枫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