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0周年校庆之际,广州市南武中学(以下简称“南武中学”)举办了“南武建校120周年系列活动之南武青年才俊暨CCAE同学会”活动,京东集团副总裁区力等一众优秀校友齐聚。南武中学培养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发展后劲足,走进社会也成绩斐然,这背后有着诸多关键因素。
“南武中学以‘古风・蓝韵’为核心办学理念,将国际化教育与民族情怀深度融合,致力于培育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南武中学党委书记陈碧宇表示,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指引学生成长。2012年,学校开设的CCAE中美教育融合课程改革试验班便是生动实践。从注重国际融合的1.0版,到科技赋能的2.0版,再到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建“强基班”的3.0版,不断升级,让学生接触多元教育理念,拓宽国际视野,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展现独特优势。
学校构建了科学多元的课程体系。在高标准完成国家高中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中英文语言艺术、工程技术、综合实践学习等特色课程。中英文语言艺术课程提升学生语言运用与跨文化意识;工程技术课程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综合实践学习课整合多方内容,培养学生研究、领导等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知识根基。
校园文化是南武中学培育学生的精神滋养。“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校训深深烙印在学子心中。区力家族三代受南武文化熏陶,他秉持“利他是最好的利己”理念;梁远健受校训指引,在面对困难时坚忍不拔,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南武中学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活动等。傅承哲在南武求学时受益于此,后来聚焦大湾区青年交流与发展,为大湾区建设贡献智慧。这些交流活动让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展了发展空间。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南武教育质量的保障。老师们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还善于因材施教。伍子健因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得到老师支持,为日后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奠定基础;唐蔼靖在数学老师帮助下,成绩大幅提升,考上中央音乐学院。
学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丰富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社团活动涵盖多领域,如无人机飞行训练社团等,让学生在社团中培养多种能力;如社区服务、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会合作与解决问题。
120年来,南武中学凭借独特办学理念、多元课程体系、深厚校园文化、丰富国际交流、优秀师资力量和多样实践活动,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全方位助力,这可能就是南武学子发展良好的奥秘所在。广州市南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陈祥春相信,未来,南武中学将继续秉承传统、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主题演讲
活动当天,带着岁月的沉淀和辉煌的成就,五位南武杰出青年才俊发表了主题演讲。
区力:
三代南武人 一生南武情
凌晨5点从北京飞赴广州的京东集团副总裁区力深情讲述了自身与南武的深厚渊源,他指出,南武是家族三代人的精神传承之地——父亲是南武的退休教师,自己是南武校友,孩子亦为南武学子。“传承是最好的教育”,在父亲的教诲与熏陶下,他深刻领悟到“传承”的内涵即理解前辈的所思所想,激励后代不断前行,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在谈及个人成长经历时,区力总裁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他结合自身的成长轨迹,分享了每一次职业选择都力求更高价值的心路历程,“利他是最好的利我”这一理念始终引领着他不断追求进步与超越。
傅承哲:
力学·爱国:我与南武人共赴湾区融合发展大舞台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傅承哲聚焦大湾区青年这一主题,分享了对于大湾区青年交流与发展的独特见解,并阐述了其主持的“湾区青年国家认同”“湾区青年共融发展”等系列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生动体现了南武中学“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校训精神在大湾区实践中的生动应用。傅教授与2008届南武校友霍伟东、2020届南武校友徐谕,通过志愿服务、学术交流等多元途径,积极搭建大湾区青年交流平台,促进文化认同,推动双向赋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出南武人的智慧与力量。
梁远健:
南武情深 匠心筑梦
“母校的校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如同灯塔指引着我走出迷茫,踏上技能学习的道路。”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教师梁远健表示,“力学”激励他在技师学院的学习生涯中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探索实践的本质。而“坚忍”则教会他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前行。对于“奉公”,他理解为个人成长与社会贡献相辅相成,促使他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创造价值。谈及“爱国”,梁老师强调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作为技工教育工作者,他深感肩负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任。梁远健老师以亲身经历展现了南武人的风采,激励着每一位南武人为实现个人梦想和促进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郭仲杰:
路缘南武 努力奋斗
作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郭仲杰医生深耕产科领域,他分享了其团队研发的最新卵巢干细胞治疗方法已成功帮助了156位母亲喜迎新生命的喜讯,并强调了精确无误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郭医生还回顾了自身从业经历,从政务窗口实践到AI患者服务系统的创新,再到成立深圳杰林医生集团并投资多个项目和初创企业的魄力和远见,他以实际行动激励南武学子努力奋斗,砥砺前行,追求卓越。
谭邦:
从南武到世界舞台:如何让中国工程走向全球
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理事谭邦回顾了在南武中学的求学经历,并分享了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宝贵经验。他详细介绍了在项目中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审核的挑战与收获,凸显了中国土木工程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谭邦理事期望能运用在英国、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同时,他也鼓励南武学子保持求知热情,勇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工程的实力与创新。
圆桌会议
南武校友圆桌论坛上,CCAE杰出校友伍子健、徐志航、詹友蓉、梁文骏、蔡一民和张国家追忆同窗旧事,畅谈CCAE求学之路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伍子健
香港科技大学在读博士
2015届CCAE校友伍子健回忆起高中时期活跃在化学实验室趣事,他表示自身对手工制作、实验探究怀有浓厚兴趣,得益于学校与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极大地拓宽了知识视野,锤炼了实践操作能力。这段宝贵的中学时光,为他踏上人工智能专业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志航
外交学院在读硕士
谈及高中学习的最大收获,2016届CCAE校友徐志航表示扎实的学习基础和至真至纯的友谊是他收获的最大“财富”。
詹友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硕士
入职国际500强企业
2016届CCAE校友詹友蓉则分享道,沉浸式的英语外教课令其记忆深刻,一对一口语对话、全英演讲、小组合作等模式不仅激发了她向外求学的兴趣,更为她在职场上沟通交流积累了宝贵经验。
蔡一民
加拿大韦仕敦大学硕士
入职华晨宝马
2017届CCAE校友蔡一民在访谈中提到,从17岁独自出国求学,到如今在华晨宝马担任要职,南武赋予了他“独立的勇气”,成为他不断前行的驱动力。
梁文骏
中山大学在读博士
与蔡一民同届的校友梁文骏表示,在初中与高中所参与的活动,如制作小车动力实验、写诗创作等,都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目前专注于研究行星科学系、行星环境与宜居性,他感慨“是南武的培养让我对这个专业有情怀。”
张国家
中南大学在读本科
2023届CCAE校友张国家特别提及在南武求学时对自己影响深远的班主任——吴雅瑜老师。他表示正是吴老师的鼓励让他走出舒适区,担任起班级生活委员一职,在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中锻炼了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
文/魏丽娜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