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提前了
2025-02-17 14:49:54
广州日报新花城

图片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向由

实习生 李婉茹 宋佳丽

编辑 | 苏米

过去的3年,人们习惯了每到春节,比亚迪必有大动作。2023年“油电同价”,2024年“电比油低”,随着这些口号落地,比亚迪也坐上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把交椅”。

应该说,业内对比亚迪今年的春节“大招”已有心理准备,但比亚迪的行动仍超出了普遍的预期。

2月10日,比亚迪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旗下所有车型将标配高阶智驾,推动“智驾平权”。据介绍,售价最低的智驾车型“海鸥自由版”仅需7.88万元。

7万元的“聪明车”是什么概念?比上一代“最低价格”保持者宝骏云海便宜3.1万元,小鹏汽车备受欢迎的高阶智驾车型也只“下探”到15万元级别。更不用说特斯拉,一套FSD智驾系统就卖6.4万元。

无怪乎网友戏称,7.88万元的海鸥,等于买智能驾驶送了一辆车。

与从前不同,前两年比亚迪祭出价格战大招时,友商纷纷跟进,但是今年的“普惠智驾”,闻声而动者却是大为减少。

车企们当然想跟上普惠智驾的风,但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多位智驾行业专家告诉南风窗,要调整价格只是一句话的事,友商跟进很快,但是智驾开发、适配需要时间,现在各家车企一定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行动了。

汽车变革趋势“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已经成为共识。而今,上半场的王者继续领跑下半场,这对新能源汽车厂商们的震动可以想见。2025年也注定成为更卷的一年。


01

聪明车,越来越多

比亚迪不是喊响“智驾平权”的第一人。

比亚迪发布会的前一天,2月9日,长安汽车宣布今年8月份将率先在10万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配置“DEEPAL AD Pro”高阶智驾系统。

两次发布会之后,“普惠智驾”成为热词,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称,“零跑因此受益”。据介绍,零跑将于3月10日预售B10车型,新车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售价在10万-15万元。

图片

零跑B10车型

虽然“普惠智驾”的概念迅速普及,但不难看出,力度不如比亚迪。

比较起来,其它车企要么价格不够低,高阶智驾无法击穿10万的售价下限;要么是“期货”,普惠智驾仍是集中在下半年的中长期目标。

“(下半年推出高阶智驾)我认为就是车企们普遍原有的路线图。”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负责人郑利瑶告诉南风窗,因此可以说,比亚迪一己之力把“战线”拉到了上半年。

郑利瑶表示,此前普遍认为的“全系智驾”,应该是同一款车型区分中高配和低配,低配版仍然维持原本低阶L2的智驾方案;另外,高阶配置售价也会高出1万左右。但事实是,“全系配置高阶智驾,10万元以上车型更是标配,而且几乎是平价的”,郑利瑶感叹道。

“迪王”出手,车企不得不跟进。

“预计2月底到3月初,会有更多车企跟进普惠智驾。我们知道的是,接下来3月份,吉利等车企都会去调整战略。”郑利瑶表示,因为不跟进,几乎就失去了竞争力。

艾睿铂大中华区汽车行业业务合伙人章一超告诉南风窗,其也对普惠智驾的趋势看好,“我相信很多品牌都会马上跟进,肯定会推动整个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装载率的提升”。

车企再次“卷”起来,如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所说,好产品、好技术有一个好价格,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

何为“高阶智驾”,并没有清晰定义。比亚迪推出的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有3套技术方案: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600);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300);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100)。

“C版本”比起前两者,没有配置激光雷达,但比亚迪宣称“二郎神”三目系统性能持平甚至超越一般的激光雷达;功能上,AB支持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领航辅助驾驶)城市领航功能,而C只有高快(高速路、快速路)领航功能——高快领航一般被认为是区分于低阶智驾的入门级功能。

C版本主要搭载于10万级别车型,最低至7.88万元的海鸥车型,无疑是比亚迪最为看重的方案。国内市场,超过一半的受众“都选C”。根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价格在15万以下的新车占比超过50%,其中10-15万元区间的占比最多,达33%。

凭借先发优势,比亚迪的基本盘将更加稳固。


02

比亚迪的道与术

比亚迪的普惠智驾,力度最大,落地最快。但“大招”的背后也能看到“巨人”的担忧。

汽车圈内,比亚迪一直因智能化的短板饱受诟病,王传福在发布会不得不特别强调,称比亚迪一直重视智能化,“只是做得多,说得少”。这次将智能化的积累一次放全,也是为“改变用户心智”的不得不为之举。

另一方面,虽然新能源汽车份额仍在强势增长,但高售价车型明显走弱,去年下半年以来,众多高端品牌“下沉”抢客户。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30万元以上乘用车交付量同比下滑7.31%;而在上年同期,这个数字还是同比增长26.77%。11月,更是继续扩大,同比上年同期下滑11.13%。

“这意味着,所有车厂都会往10万-20万区间去竞争市场份额,这是一个大背景。”郑利瑶告诉南风窗。在卷王之王的价格区间内,即使是比亚迪,若不体现诚意,也无法摆脱份额被抢走的担忧。

如此一来,“智驾平权”就是比亚迪理所应当的举动。有分析师称,这一举措是比亚迪汽车“伪装成智能升级的变相降价”,其中道理便不难理解。

郑利瑶也对南风窗分析称,此次的牌面虽然是智能驾驶,但比起技术上的突破,更多的还是成本上的突破。他认为,比亚迪能够实现普惠智驾,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仍是比亚迪的规模优势,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里面,车企给到的订单越大,本身的议价能力更强;软件方面,同理,目前能做到一年释放几百万套订单的车企,只有比亚迪一家,别无分号;

第二,智驾方面,比亚迪继续电动化时期“垂直整合”的路线,大部份零部件能做到自给自足,可以控制成本;再加上竞标时,内部的供应商互相竞争,“我们所知道的是,很多第三方都推出了,因为做不到相应成本”。

第三,与其他车企不同,一定程度上,比亚迪的智驾系统软硬分离,就软件的部分来讲,竞争也很激烈,竞争产生成本的下降;

至于智驾方案本身,郑利瑶与章一超都认为,目前各家的智驾方案仍未拉开差距。“可能比较公认的最牛的是特斯拉FSD,但毕竟也还在测试,没有全面铺开。国内智驾方案差距不明显。”章一超说,很明显的一点是,当前各家智驾仍在齐头并进,如果真正拉开差距,会立刻出现向头部聚拢的现象。

图片

特斯拉FSD驾驶能力测试

郑利瑶以木桶理论作比喻,当前各家的水平线大致是齐的,只是彼此有不同的长板或短板。“因此,比亚迪此次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价格给拉下来。”郑利瑶表示。

而这也是“下半场”正式开打的发令枪信号。


03

普惠智驾“三大关”

每当比亚迪出大招,车圈其他大佬的反应也是“重头戏”。发布会后的一周内,汽车老总们关于智驾的一言一行尽被捕捉和解读。

继零跑汽车称“将从中受益”,小鹏汽车何小鹏也于2月12日在微博低调宣布,即将在5月交付小鹏MONA M03 Max,将会在“15万级的价格区间”,带来“行业领先”“顶尖智驾能力”的车型。

图片

小鹏MONA M03 Max

同时,有消息传出,华为与小鹏将成为合作伙伴,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新车型。

普惠智驾的大趋势下,智驾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软件供应商面临市场机遇,有望一飞冲天;而硬件供应商继续受困于价格内卷,谋求“活下去”或是第一要务。

软件方面,比亚迪等车企释放的规模,以及新技术如DeepSeek等技术突破,有望带来成本的降低。章一超对南风窗分析称,软件可以看作是没有成本,而且在AI时代,软件迭代很快,能力有所保证,这对第一梯队的智驾软件商是极大利好。

而智驾硬件“日子更难了”,首先是议价能力可能丧失,“因为车企可以将比亚迪的成本作为参考,把压力给到供应商”,郑利瑶说,其实智驾产业链是很特殊的,上下游的两头,也即芯片商和车企,数量很少,中间的供应商有很多,“最受伤的就是中间这一批供应商了”。

至于车企,郑利瑶认为短期内跟上比亚迪问题不大,但“普惠智驾”持续下去,车企财务能否支撑,会成为一个问题。

对于普惠智驾,明里暗里的质疑也不少。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微博发声,称“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提醒“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极致的安全”是智驾重点。

图片

长城高层李瑞峰更直接地说,“智能驾驶不是儿戏,说到和做到是两回事,期货和现货也是两个概念。听个‘故事会’,还不如干点儿实事儿。”

余承东也来评论:“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话虽不同,但大佬们的重点倒是一致,普惠智驾在过了严苛的成本关之后,“体验”与“安全”能否过关才是下半场“既决胜负、也决生死”的关键。

“体验”没有上限,随着智驾一路的发展,需要跨过“能用、好用、(让人)爱用”三个阶梯。郑利瑶打比方说,这逻辑类似手机产品,大家能理解“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的好用程度不一样,但不同的品牌竞争之下,用户肯定更追求“便宜又大杯”。

这考验管理者,如何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做取舍。

而“安全”需要保住“下限”,如果安全下限被突破,普惠智驾的概念必然风流云散,大洋彼岸的自动驾驶商Cruise“悲剧收场”就是例证。这也会给汽车品牌带来致命打击。

成本关、体验关和安全关,普惠智驾能否通过“三大关”,仍需交给时间验证。

-END-

值班主编 | 吴擎

排版 | 阿车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