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广言广语 | 让学生“用AI而不惑于AI”
2025-02-12 22:45:08
广州日报新花城
临近开学,有家长发现,孩子在偷偷用AI工具“赶”寒假作业。 AI技术的普及,深刻改变了社会生活,为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也让不少学生产生了依赖,用AI“写作业”“找答案”的现象并不少见。 从积极角度看,AI工具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高效的学习方式。正确使用,未尝不是好事。但现在不少学生只是把AI当成“偷懒神器”,打开软件,输入作文指令,直接照抄;让AI帮做数学题,也不看解题思路,直接搬运答案。像这类情况,AI显然并非“辅助”,与帮忙做作业的“枪手”又有何区别?长此以往,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学生,很容易对AI工具形成依赖,钝化独立思考意识,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 面对现状,因噎废食不可取,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引导孩子“用AI而不惑于AI”,值得深思。老师应创新教学和作业形式,增加跨学科、项目化作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学校也可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让学生了解AI原理,明确AI使用规范,合理使用工具。就在今年春节,已有一些中小学校在寒假作业中融入AI元素,有梯度地设计不同任务,鼓励AI技术尝试。反过来看,AI服务提供者也当有所作为,比如通过技术手段,识别用户是否为学生群体,若检测到疑似学生使用,便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解题思路的引导步骤;记录使用数据,分析学生在哪些知识板块频繁求助,形成针对性的学习反馈。 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练洪洋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练洪洋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