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社会观察丨新春暖流涌动羊城 托起新就业群体稳稳的幸福感
2025-02-01 21:59:06
广州日报新花城

今年春节,留穗的新就业群体也能感受到浓浓年味。

在荔湾区,留穗工作的新就业群体代表同享年夜饭;在从化区,如愿小队为困难家庭逐一实现微心愿;在天河区,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建设如火如荼……一系列新就业群体的“暖冬”行动,在这个春节期间掀起阵阵暖意,为万千新就业群体带来温暖的过年新体验。

从一份热气腾腾的年饭,到能力提升的培训课堂,再到系统化的权益保障与沟通机制,广州正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为这支庞大群体护航,让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团结互助、情暖人心的城市魅力。

一顿团年饭吃出“家”味道,传递善意和温暖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这些大家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就业群体。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新就业群体总量达8400万人,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各层次,常年穿行在路上,工作在“云”端,“四季无休、三餐不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节日寓意“团圆”“欢庆”,而对新就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而言,这天往往依旧穿行在路上,只为“多赚一些钱养家糊口”,却鲜有机会过节。但今年春节有些不一样的是,不少地方也为新就业群体营造浓浓年味。

荔湾区彩虹街道党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在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荔湾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总工会及彩虹街道党工委联合举办新就业群体新春“年夜饭”慰问活动,特意错开年货和餐食配送的高峰期,邀请了外卖配送、快递、家政和货运等行业一线新就业群体代表及其家人同享一顿年夜饭,共度新春佳节。来自广西的饿了么小哥小魏说,“我今年想着过年多跑跑单就不回去过年了。人在他乡本来还有点失落,但这场活动让我们心里暖烘烘的,体会到自己被这座城市惦记。”

荔湾区-举办“迎新春 话党恩 逐梦想”新就业群体新春“年夜饭”活动.jpg
新就业群体的年夜饭。

在广州市越秀区农林街邻里之家饭堂,农林街、越秀区慈善会、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链接社会资源,为人们送上年饭、新春包裹以及党和政府的关爱暖意。当天,来自区内的老人、儿童和骑手一起包饺子、写春联、看表演、唠家常,在欢乐氛围中共享浓浓年味。

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际上,这是广州市越秀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携手发起的越秀善行关爱“一老一小一新”行动暨2025年新春团年系列活动之一,“善行关爱行动已经开展到第二年。”

值得关注的是,“年夜饭”只是“暖意”的开始。在荔湾区,一系列新春暖“新”活动掀起热潮,而越秀善行关爱行动——新春团年系列活动则以多样形式开展新春团年系列活动。

image.png
农林街邻里之家饭堂年味浓浓。

万千微心愿,织就新就业群体温情网

年夜饭收获“家常暖”,而“微心愿”的实现则让无数“小心愿”得以照进现实。新年新期待,新就业群体的众多微心愿也在这个春节得到了回应。其中,南沙区通过“南沙益街坊”小程序平台面向辖区“两企三新”就业群体发放10万份新春福袋。荔湾区通过举办集体活动、上门慰问等方式,点亮新就业群体“千万微心愿”200余个,慰问1100多人次,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切实把暖心举措送到心坎里。而天河区有500份福袋被热情领取,增城区完成了700个微心愿的派送。

微波炉、热水壶、电饭煲等再平常不过的物件,却可能是骑手们走街串巷、一整天在外风吹雨淋后最需要的“居家温度”。在从化区,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通过“如愿行动”发起温暖新就业群体专题活动,广泛征集新就业群体中的困难家庭微心愿。此后,广大党支部、党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如愿行动”中来,筹足资金购置心愿物资,由社工和志愿者组成的“如愿小队”带着心愿物品,走进了新就业群体的家中,带上微心愿物品,帮助实现其心中的小愿望。

从化区-城郊街商会慰问新就业群体照片.png
从化开展慰问活动。

康哥是一位肢体三级残疾的外卖员,每天都会骑着电动车穿梭在街头巷尾送外卖。尽管生活不易,但康哥总是面带微笑。很少人知道,他心中有一个小小的遗憾——他的两个孩子一直希望亲手为爸爸做一个蛋糕。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家里一直没有买烤箱,孩子们的这个心愿一直没能实现。

而当“如愿小队”带着烤箱和满满的祝福来到了康哥家。康哥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个烤箱不仅圆了孩子的心愿,日常还可以用来热东西,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家增添了一份温暖。”

从城市中少人关注的“琐碎期待”到全民接力的“温暖兑现”,这张遍布全市的“微心愿”网络正不断汇聚爱心,也通过一点一滴的大小物件,为新就业群体补足幸福的“小确幸”。

image.png
增城区新就业群体填好心愿卡悬挂在心愿树上。

在最需要的地方,送最适合的帮助

一顿团年饭和一个“微心愿”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但真正让新就业群体长期受益的,往往是更加可持续、可依赖的服务。在全市接单量最大的外卖站点——天河南街道体育东小区美团站点,天河区“小个专”党委在此打造了全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标杆品牌“羊城红骑手”爱心驿站,可为外卖骑手提供道路指引、饮水充电、餐食加热、医疗急救等便利服务,同时,站点还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技能培训、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帮助骑手们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身心健康。

而在石牌街,街道党工委进一步拓展“暖蜂巢”爱心驿站阵地服务功能,和润博医疗安雅门诊部联合共建全市首家骑手健康服务站,为骑手提供日常义诊、优先诊疗、免费外伤包扎服务,并可预约开展超声治疗、中医理疗和洗牙洁牙等公益医疗服务。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天河,类似的“暖新驿站”如今已在广州各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越秀区创新推动全区18条街道建成“长者饭堂+暖新驿站”联合体全覆盖,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优惠快餐、歇脚充电等服务,超过2.5万人次收益。

image.png
了解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

根据实际空间条件,不同的新就业群体暖新驿站有不同的空间服务设计,当中有的配备躺椅、微波炉,方便骑手休息或热饭;有的配备法律咨询志愿者,为有需要的司机、小哥们提供免费帮助;还有的开设亲子活动等陪伴空间,让新就业群体在聊天歇脚简单补给之余,也能得到更多层次的职业与生活保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地方通过以“友好社区”建设为抓手,探索更具包容、互信的治理新模式,一方面突破“进小区难”问题,一方面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共创美好的社区。

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奔赴,新就业群体正从城市“陌路人”转变成为“好街坊”“好搭档”。

荔湾区-新就业群体在升级后的“羊城红骑手”爱心驿站休息.png
暖心驿站如今正在广州全面铺开。

观察:
双向奔赴,让滚滚暖流涌动在羊城大街小巷

从街头巷尾的年夜饭,到如愿以偿的微心愿,从覆盖城区的爱心驿站,到深入社区的双向治理,广州市对新就业群体的关怀不再停留在节日慰问的“一时热闹”,而是逐渐形成一整套可持续、可复制的服务与治理模式。各类社会主体尤其是街道、社区、商会、党员、爱心企业正携手汇聚,全面铺展开一张“关爱新就业群体生态网”,让穿行在城市每个角落的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在大城市里找到真正的归属感与参与感。

我们可以看到,一份烤箱映照着家庭的笑脸,一个微波炉传递着“让热饭更简单”的贴心,一次团年饭见证“天涯与咫尺”的相拥,一道社区大门的敞开凝聚出“陌路人”到“自家人”的转变,让滚滚暖流涌动在羊城的大街小巷。站在新一年的起点,我们依旧需要继续发挥这份温情与强大的社会协力,让它成为城市温度和城市治理效能的生动注脚,让我们在冬春之交的暖风里继续前行,守护新就业群体的每一份微光,也让广州的烟火气愈发澎湃而温润,成为让所有奋斗者都能生根发芽、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通讯员:穗社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通讯员:穗社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琳琳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