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大年初三。从开馆起,摆放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中庭的那架巨大的三角钢琴的琴音就几乎没停过。一位又一位的观众轮番坐上琴凳,在琴键上按下新年的祝福音符,任优美的旋律在馆中流淌。
艺博院里的“钢琴家”
乙巳蛇年春节,广州地区的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纷至沓来的市民和游客。被鲜花、彩灯和重磅展品装点的艺术殿堂,成为大家度过新春佳节的好去处。
精彩展览带大家过个“艺术年”
记者在艺博院了解到,春节假期,艺博院进馆免预约,从1月28日至2月4日正月初七持续开放,陪伴观众过个艺术气息满满的欢乐年。
红色的经典车与艺术展相得益彰
“你看这件作品里的牡丹,花瓣的底部颜色最深,顺着花瓣的向上延伸逐渐变浅。你可以这样画给妈妈看吗?”在明代画家周之冕的《十二名花图卷》前,一位年轻妈妈笑意盈盈,和女儿一起研究着画家的笔墨。广州素有“花城”美誉,但争奇斗艳的花卉不仅出现在广州各大植物园、花市、大道沿路,还出现在艺术场馆中。艺博院“春来花自俏”花卉作品展最是应节,展览展出精彩纷呈的花卉题材作品19件(其中长卷作品17件),为观众呈现万物更新、欣欣向荣的自然图景。观众们通过展览跨时空同古人一起赏花悦心,分享美好,传递祝福。
韩美林艺术展公教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
在“韩美林艺术展”中,无论是憨态可掬的动物雕塑,还是笔笔灵动的画作如熊猫、小猫、小象、小猫头鹰等,体现韩美林对自然的观察与积累,以及对生命力的激情礼赞,仿佛诉说着大自然的奥秘与生命的真谛。“南粤一家六人画展”中,可见吴丽娥女士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猫题材画作,她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仅读过两天私塾和两年小学,却70岁开始著书,75岁开始作画,93岁时出版个人画集。她以家中一白一黑二猫为题材的作品,更是获得众多观众的喜爱。刘岘先生一生专情于木口木刻,戏称自己为“啄木鸟”,在“慎思啄木——刘岘作品捐赠展”中,展出许多他为民间故事、童话、寓言创作的插图,观众可见到各种拟人化的动物,而深邃的寓意隐含在童趣的画面中。春节假期也是人们四方出游的好时候,“西行漫记——岭南画派西南西北作品展”中,观众朋友们可以随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三位岭南画派画家一起踏上西行之旅,在艺术中漫游,体会祖国西南、西北锦绣河山的不同魅力。
在“西行漫记”展里壮游山河
馆中的跨年特展“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也吸引了许多观众。有游客表示,在展览中能看到许多与古代中国遥相呼应的惊人创造,如“自支撑桥”设计采用拱形结构和平衡力原理,与古代中国拱桥设计有着共通之处;“古代中国宫殿”展品生动呈现了千年前中国古代营造工艺与达·芬奇相似的表达手法。而展览联动的“时光的齿轮:达·芬奇的创意与现代汽车的交响”经典车嘉年华更让人眼前一亮,达·芬奇手稿中对机械、人体工程学和美学的精妙构思,深刻影响了现代汽车设计。活动展出多辆经典车,带观众直观感受达·芬奇的设计理念如何与汽车设计创新交织共鸣、汽车科技与艺术融合进化的奇妙。
丰富活动和观众共享“文化味”
除了展览,众多的公教活动也为春节的羊城注入一股悠然欢畅的艺术清流。从除夕至正月初七,艺博院准备了富有年味的16场活动,涵盖滚筒红包制作、竹编制作、掐丝珐琅体验、陶瓷印艺等美育手工活动,寓言主题导赏活动,新春电影放映活动,还有集章、打卡领文创、线上有奖征集等观众们喜闻乐见的活动。
广东省博物馆珠江新城馆区和广州鲁迅纪念馆馆区十大常设展照常开放。同时,“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等六大跨年临展火爆推出;在欣赏精美文物之余,观众们还可以参加展览导赏、手工制作、创意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春节特色活动,感受在“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喜庆祥和;第五季“粤赏新春——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云导赏”也在初一至初六每日上午十时与全国网友相约。
“遇见敦煌”+“遇见恐龙” 让艺术与科技共振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年大展“遇见敦煌——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精心挑选了百余幅由艺术家重绘的敦煌石窟壁画,并借助3D光雕数字技术进行全新演绎,营造出全沉浸式的氛围体验。此外,展览内还巧妙设置了9个互动玩法,让观众在光影与历史的交织中,深刻感受敦煌石窟的艺术魅力。“敦煌守护人集章”活动更邀请观众成为敦煌的“守护人”,体验文物保护的责任感。
“灵蛇迎春 巳巳如意——乙巳蛇年生肖主题展”在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举行。展览还特别为观众准备了蛇年拓福和盖章打卡活动。大家还可以体验主办方特别策划的蛇年飞行棋游戏,打卡“Q萌”可爱的《小柿蛇》气模装置。
南汉二陵博物馆1月28日—2月4日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年货大礼包”,包含精彩纷呈的展览和系列活动,如巩义窑展览配套活动——表情包征集大赛、馆长导赏、非遗蜡缬技艺体验活动、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开放日活动,等等。
广州博物馆结合“吉祥有年——广州博物馆藏吉祥文物展”,连续八天开展“吉祥有年·潮派趁墟”主题市集,好吃好玩应有尽有,20多个文化潮流摊位等你来逛,馆方还推出了多款专属文创和印章。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艺博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部分图由各博物馆提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