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在革新中疾速向前,新年,也在时间的长河里创造了充满仪式感的节点。每个人辞旧迎新的同时,其实也在积蓄善意、勇气和希望。在充满变化的世界里,大家都期盼着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微小的声音被听见,让自己的价值被看见,让社会迸发更多可能。
这里说到的可能性,指向的从自身延展到他人的公共议题。
当社会形成自发向善向上的活力,才会有更长远的未来。
而可能性需要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创建,需要人们成为创变者,关注现实的资源薄弱之处,通过冲破各种的障碍,改造乃至创造出来。而你也可以看到,今年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全盲大学生有无障碍教材材料……时代,其实正在生发更多可能。
但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创造出更多可能?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善意和鼓励回应,更需要具体的答案——这个世界由不同的“社区”组成,我们怎么在这些社区中回归全人的友好,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美好转变才是关键所在。
“自主、自治、自愈、自豪!”
日前,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社) 民生工作室举办的民生深一度之社区治理沙龙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围绕社区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关键词。在他看来,“治理”是推动更多社会美好议题发生的关键。
如今,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内的众多公共议题都在从“从无到有”迈向“从有到优”。而“从无到有”可以通过“自上而下”大面积地实现,但“从有到优”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个体成为社会创变者,推动环境向善向上。
世界由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关系构成。因为人才是根本,每个人需要多方协力,共创友好开放的社区环境,才有可能在这当中创造更多的价值,也因此,跳出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通过治理实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被视为关键步骤。
治理看似复杂,其实也不复杂。“社区治理、社会治理须靠大家,人人有份、人人参与,人人既是诉求者与得益者,又是推动者与贡献者。”吕世明说,当社区真的把“自主、自治、自愈、自豪”融入到实践中,人们将会创造更多的可能与活力。
“中国社会最宝贵的基础就是守望相助”
当一个社会的公共服务从“从无到有”迈向“从有到优”,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便显得尤为重要。“自己提出的需求是最切合实际的,也是老百姓反映的最真实的情况,他们反映情况,说明他们明确自己的需求,以及有迫切解决问题、得到回应的需要。”吕世明表示,“自主”,就是人民群众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
但有主见之后,人们得能互动才行。而“自治”就是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吕世明进一步解释道,很多时候,社区里的小问题其实可以社区里消化,不一定凡事都要走出社区找到相关部门处理,有时候将心比心的一句话就能把大家愤怒纠结的情绪一下子通了,觉得之前让脑子一热的事情“不过尔尔”,这就是自管的魅力。
让大家意识到,自己可以友好平和地回应各种社区层面的公共议题,当大家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有义务、有平台,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在吕世明看来,中国社会一直有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传统,本身就有这方面的宝贵基础,当这一点做到了,邻里遇到问题互相支持,彼此搭把手,一个社区也就有了自愈力。
“当然,有的小问题如果大家暂时不具备化解的条件,那也不要急于一时,可以暂时放一放,冷静一下,等待理性和智慧再去面对、解决。”吕世明说,“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办”,邻里之间互相打打招呼、有事好商量,还有能彼此联动形成解决问题的志愿服务行动,拧成一股社区的力量,“这是最没有成本的发展模式。”
吕世明表示,其实这四个“字”也最值得在社区里推广,可行性强。值得关注的是,社会治理不仅需要赋能者努力推动居民乃至社区的自主、自治、自愈、自豪,也需要相关社会主体主动“参加、参与、参政”。在他看来,“参加有时只是举手之劳,提提建议、打打电话、发发微信,比较浅层,但没关系,这是关心的开始。”
而当人们有了参加的动作,公众参与才会发生。
无障碍应“人人有所为,人人可共享”
公众参与,是一个比“参加”更深度,也更具有公共性的行为动作。吕世明解释道,“我们过去可能觉得很多公共问题是因为大家只关注自身,没法动员公众关心身边事,但现在我们发现,其实先要让大家有意识扫好门前雪,慢慢多扫一点出去,一次次把‘门前雪’之外的雪给一起扫了。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是要培育的。”
“很重要的一点,可能是要让公众意识到自己门前雪也应扫要扫,并逐渐融入公共之中,感受到社区的存在。”吕世明分析道,这种自下而上的行动慢慢可以发展为真正的公众参与,而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就会到“参政”这个层面,通过积聚基层的力量一起推动改变发生,“人人都有机会推动改变,让城市更美好”。
“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社区治理的道理、逻辑、路径是一样的,先要让大家‘扫好门前雪’,避免因无‘归口’而无人管、很难管。”在吕世明看来,“无障碍环境建设在‘从有到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激活公众参与的活力,进而不断实现‘以人为本’的改造,但参与者也会有不知道找谁提无障碍建议或反映需求的问题。”
“实际上交通无障碍需交通部门考量,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施需住建部门和有关方面提出标准和实施规划,此外,文旅卫生医疗民政等部门都有自己的无障碍职责范围。”吕世明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全链条闭合的系统,而政府各职能部门作为无障碍这场“大戏”的导演,要按各自职能推进完成自己应有的职责。
“当部门落实职责,公共参与的平台就会畅通。”他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人人有所为,人人可共享”,就跟社区治理一样,大家必须形成合力,而合力的前提是大家把自己的“门前雪”扫干净,完善自己体系,然后多扫一点点,慢慢地大家就产生了交互、合作,才能有效持续地推动无障碍。
“当我们把每一个板块都做得相得益彰,那自然会上下联通、左右逢源”。
吕世明表示,如今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也向坚守在不同一线岗位上、为推动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懈努力的工作者们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福运满满,所愿皆所成,“也期望我们都能将‘自主、自治、自愈、自豪、参加、参与、参政’融入到社区治理和无障碍环境推进中,一起见证社会向善向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苏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