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南方小年,广州南站客流激增,人头攒动的候车大厅顶上,却是一片远离喧嚣、天高海阔的“云端秘境”。清晨时分,黄荣彬和工友一行四人,登上被称为“天面”的广州南站站房房顶,负责检修维护工作。鲜为人知的是,就在整个候车大厅的正上方,是一条狭长的“棉花天面”,约1.6万平方米的面积铺满了上万张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同材质的透光膜。苍穹之下,天清日明,透光膜结构看上去就像片片白云,Q弹、软绵绵,仿佛置身孩童喜爱的蹦床乐园。
工长黄荣彬和他的工友会定期走“马道”,爬上广州南站房顶,进行检修和维护。
参加巡检工作的工人朝着镜头挥手致意。
他们通过人工检查和无人机巡检结合的方式逐个检查气枕是否充气良好、有无破裂进而根据情况检修充气管道或使用备用材料修补气枕膜。
几位参加巡检工作的工友以“天面”为背景合影留念。
房顶为拱形结构,最高点离地面52米,最低点47米,每次检修时,行走在斜面上,他们都必须格外小心。
除了检修养护气枕,广州南高铁房建车间的任务还包括检查金属屋面板、采光玻璃、打扫异物、清理水沟等。
由于房顶地势高、冬冷夏热,他们还需要应对不同季节温度的考验。
广州南高铁房建车间的工友在清理南站房顶的垃圾。
广州南站的房顶面积达11万多平方米,房顶面有20586个抗风夹,每次作业由4到6名检修人员分小组逐个、逐块进行检查,巡检一次需要至少两个小时。
屋顶的风景与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截然不如。
透光膜材料抗腐蚀能力强,长期处于日晒和降水环境下仍能稳定使用,寿命可长达15-25年,还可以构成独特的造型,兼具环保性、经济性和美观性。
工长黄荣彬来自广铁集团广州房建公寓段广州南高铁房建车间,他和工友会定期爬上广州南站房顶,进行检修和维护。
除了传统的采光玻璃外,房顶还使用了高分子透光膜,每张膜内设一条充气管道,气压不足时随时进行补气,以保持饱满鼓胀的状态,形成透明的气枕,实现良好的采光效果
气枕由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和支撑体系共同构成,透光率高达95%,可减少站内日间照明强度和时间,节约照明能源。
猛烈的阳光照耀在天面上。
作业时,他们在偌大的房顶上来回穿梭,及时对面板支座进行加固和修复,清理房顶异物。
广州南高铁房建车间的几位工友正在佩戴安全帽,准备上天面进行巡检。
广州南站屋顶上一些区域坡度很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黄庆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乔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