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热话题 | “先用后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025-01-22 19:05:57
广州日报新花城

当前,广东正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新模式。近日,广东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布和推广广东省“先用后转”有关科技成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整理发布2100余项科技成果,发动广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精准对接,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障碍。

“先用后付”本质是一种消费信贷模式,让消费者有更充裕的时间了解和使用商品。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意味着企业在前期无须支付高额的一次性购买费用,便可率先应用科技成果进行生产实践。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业界公认的“老大难”问题。过去,企业购买专利动辄需要大额资金,如果产业化没有成效,会造成巨大损失;而一些中小微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往往一开始就给不出高昂的专利费用。换个角度看,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的科技成果,若是没有得到转化,那满身“功夫”也难以“用上劲”。“先用后付”,恰恰切中了这些痛点,既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也让企业能够更高效、低成本使用先进专利技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

推动科技成果“先用后付”落地,要做好技术和产业的有效对接。《通知》提出,广东拟建立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服务平台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将按领域按区域不定期开展成果对接活动。这无疑将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支撑。接下来,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明确科技成果的使用规范与产权界定,避免因权责不清引发纠纷;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估体系,确保科技成果的价值得到准确评估。此外,现实案例中,已有地方运用市场化保障机制,引入融资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建立全链条风险防控保障机制,为转化机制添加“安全险”。深入研究、精准谋划,打通关键堵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摆上“货架”。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 李剑锋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