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数据局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三份政策文件,首次明确公共数据要像土地等要素资源一样进行登记,形成全国公共数据资源“一本账”。
公共数据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利用交通公共数据,可以更好地规划道路建设,提升出行效率;借助气象数据,可以提前做好应对极端恶劣天气的准备,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公共数据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具有规模体量大、数据质量好、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已经深度融入政府决策、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
公共数据要像土地等要素资源一样进行登记,这再次证明其作为生产要素的巨大价值。众所周知,公共数据是座“富矿”。但长久以来,它犹如海上冰山,大量价值隐匿水下。尤其是流通使用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让公共数据在资源供给、应用创新、权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着“不敢”“不愿”“不会”的问题,要素价值潜能未得到充分释放。而“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的存在,影响了资源供给、限制了流通半径,让部分数据在“一亩三分地”打转甚至陷入“沉睡”。这也为开发利用公共数据提供了解题方向。
从全链条来看,如果说数据应用是“最后一公里”问题,那么资源登记就是“最初一公里”问题。公共数据流得动、用得好,先得供得出、供得足。全国公共数据资源“一本账”就像个巨大的“蓄水池”,让海量的资源在这里汇集交融,为滋养经济社会发展储能赋能。从字面看,“一本账”顾名思义就是要统筹整合、加强协同、一体管理。细读文件,从“谁来登记、谁来负责登记”到“登记什么”“怎么登记”,再到“如何加强登记管理”“如何加强监督管理”,都能找到“指南”、都有明确部署。这将有助于铺设互联互通通道,夯实资源供给底盘,为数据有序流通和共享应用提供支撑。
客观来看,形成全国“一本账”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让“这本账”更好发挥价值效用,关键还看落实。为此,每个层级、每个环节都不容轻忽,要用心用力算好“明白账”。要“应录尽录”。入库的公共数据面广量丰,才能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更大“基本盘”。这需要进一步理顺流程,提升登记便利化服务水平,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良好局面。要强化监督。务必严厉打击开展虚假登记、擅自篡改伪造登记结果、私自泄露登记信息或利用登记信息不当获利等行为,通过全程监督“在线”,竭力挤“水分”、去“杂质”,提升工作含金量。此外,还可以从规范技术要求、对接标准体系、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推动登记工作更标准、更高效、更安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冬梅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