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反向春运”正在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中掀起新风潮。
所谓反向春运,是指一反子女年节返乡探亲的传统习俗,父母利用春运“潮汐”客流,逆向远赴子女工作地过年。从鼓励“反向春运”首次被写入春运工作指导意见至今,这股应时而出的潮流已风行了六年。六年来,城乡发展差距日益缩小,密集的高铁网络和航空线路让千山万水能更轻松地被跨越,“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的情景早已时过境迁。对人们来说,不管正向反向,都是家的方向。无论逆向相向,都是团圆。从乡到城,从小城镇到大城市,“反向春运”线路因其拥有丰富的票源、较低的票价,正在俘获越来越多粉丝的心。
I
反向春运,让团圆有了多种打开方式。携程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国内游客大交通出行距离同比去年春节增长43%,3小时飞行圈内目的地最受游客欢迎。加之春节长假,不少人采取“分段式过年法”。反向春运,让阖家团圆与城市“微度假”有了深度融合的可能性。避开“人从众”,不慌不忙地深入充满烟火气的市集、菜场、寻常巷陌是一种反向,不计划、不赶趟、不打卡的“漫步式旅游”也是一种反向。反向团聚非但没改变孝亲敬老的美好情愫,反倒为亲情陪伴、长幼共融创造了更多空间感与体验感,更为普天下人的团圆带来了松弛感、增添了幸福感。
反向春运,也为城市输送了动能与活力。如今,反向春运的意义已远不止于减少运输压力、均衡配置运力和提升交通运营效能。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乡下人”与“城里人”界限愈发模糊,反向春运不仅缓解了大城市年节“空城”现象,也为城乡文化更好融合提供了滋养。南来北往的人们享受着团聚的幸福时光,也为城市带来了多样消费需求和文化多元性,客观上推动城市去铆足劲儿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蛇年春节,广州精心安排烟火年俗、踏春赏花、潮玩乐游、百戏争春、文博新彩、新春福利等六大板块2000多场文化旅游和体育活动,为的就是让在穗过年的人们感受到年味更浓、市场更旺、烟火气更足的新春气象。
I
对城市发展来说,反向春运带来了流量与能量,也带来了考验和洗礼。父母进城,不仅需要子女张开怀抱,更需要城市以包容与温情实现“双向奔赴”。比如,做大节庆消费“蛋糕”,筹备好文化大餐,发放丰富的文旅“礼包”,为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出行选择,让反向团聚的人们不虚此行。又如,增加对“一老一小”的服务投入,从线下到线上提供更多更精准的适老化服务。此外,一座城市在为“反向春运”人群提供同等市民待遇和周到公共服务之外,尤须加强市场监管,合理调控物价,优化消费环境。
“此心安处是吾乡。”有亲情的地方就有年味,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团圆。让我们共赴团圆的约定,欢度一个年味更浓、幸福感更足的蛇年新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何颖思 通讯员:阳思妮、穗市监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