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对话《咬文嚼字》主编①:“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是如何筛选出来的?
2025-01-21 20:04:48
广州日报新花城

临近春节,大家不约而同开始回首过去一年的点滴,总有些词汇和事件共同编织起这旧时光的记忆篇章。《咬文嚼字》自2006年开始,每年发布“十大语文差错”,按照《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的说法,“差错同样是年度的记忆符号。”

最近,在《咬文嚼字》新发布的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里,“电光石火”误为“电光火石”、“松弛感”误为“松驰感”等等这些被总结出来的差错都掀起了很多的讨论。在这个网络时代,“提笔忘字”似乎成为常态,十大语文差错是怎么筛选出来的又有哪些未入选的差错值得关注,当下我们是否还需要“咬文嚼字”。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与黄安靖展开了对话。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4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广州日报:不久前,《咬文嚼字》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电光石火”、“松弛”等差错引发热议。在您看来,今年的这些差错,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黄安靖:总的来说,今年的差错与今年的社会生活高度关联。人工智能、巴黎奥运、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等,是这一年度受高度关注的大事、要事,而这一年的语文差错与这些大事、要事高度关联。

社会重大事件会产生“聚焦效应”,吸引社会广泛关注,媒体广泛报道,社会议论、社会传播大幅增加,导致大量的语文运用。差错存在于运用之中,如果运用增加而管理不同步,差错就会增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差错同样是年度的记忆符号。 

广州日报:读者们都很好奇,十大语文差错是怎么筛选出来的?

黄安靖:《咬文嚼字》自2006年开始,每年发布“十大语文差错”。这么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筛选程序。一般有这样几个步骤:

一、材料收集。《咬文嚼字》是一本以“纠错”为特色的杂志,每一天都会收到作者、读者寄来的大量的语文差错材料。除了编刊之外,我们还会接受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委托,进行书、报、刊等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查,也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字差错材料。

二、材料整理。编辑部会把一年收集、积累的差错材料进行整理,形成备选条目。

三、初步筛选。从9月开始,编辑部几乎每周都会召开讨论问题,对每个条目进行审查,一般在11月初我们会把备选条目删减到25条左右,从而形成供专家论证的讨论条目。

四、专家论证。一般在11月中旬,我们会召开由高校、新闻出版等单位的专家参加的专家论证会。经过专家点评、投票的方式,我们把条目删减到15条。 五、征求意见。编辑部把经过专家论证的15条发送给遍布全国的特定人士(一般是媒体记者)征求意见。综合考虑征求到的意见,我们把15条删减成10条,从而形成“十大差错”的最终版本。

六、正式发布。撰写条目阐释文字,择机召开发布会发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慧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慧琪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慧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