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源头在于科技创新,实践在于产业升级,根本保障在于人才队伍。
将人才工作置于更加显著的战略地位
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显著特征,其蓬勃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科创人才的引领和支撑。而科创人才不仅肩负着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任,更致力于新产业之开拓与探索,为新业态、新模式之构建与实践贡献力量。科技人才是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和提升的决定因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也在于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因此,加快培育和吸引科创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
构建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人才矩阵
在推进原始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和锻造战略科学家。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的作用,精心构建和高效利用大科学装置,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高地。紧密关注世界最前沿技术、战略领域以及未来产业,积极培养和塑造一批战略科学家及杰出科技领军人才,为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大力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员。青年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与机器协作的能力,以及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行动力。需要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并打通实现人才价值的通道,确保青年人才在研究、探索和创新活动中拥有广阔舞台。
致力于培养众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如广州有数十所职业技术学院,是技术工人、技师及高级技师摇篮。应培育一大批既掌握高技能又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的实战型工程技术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培育科技型企业家。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现、培养人才;围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
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体制创新为关键手段,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核心导向,全面构建并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人才跟踪培养专项机制以及长效激励保障评价机制等各项科技管理制度。同时,加速构建并落实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
进一步提升引才招智力度。秉持海纳百川的开放理念和全球视野,广纳天下英才。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靶向引才,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实现精准引进。创新引才方式,强化项目招标引才、岗位特需引才、海外筑巢引才,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引得进、留得住,确保引才工作取得实效。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深耕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科研氛围。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热爱创新、人人争先创新的浓厚社会文化,在广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汇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磅礴力量。
(作者:陈侨予,中共广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