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白云山景区入园游客19.7万人,创近十年单日(含春节等假日)游客人数新高;去年开园的云溪植物园和云萝植物园,入园人数分别为9034人和23792人,热度不减。今年以来,广州以林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绿美广州建设工作,积极盘活公园景区资产,高质量打造、提升云溪植物园、云萝植物园和黄婆洞水库等一批岭南园林典范项目,为市民游客开启水陆空全景游。此外,兰圃、水博苑、市文化馆和十香园等多个“小而美”的广式园林也逐渐走红网络,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鸟瞰云溪植物园。通讯员供图
云溪植物园:
家门口的“珍稀世界”
进入腊月后,云溪植物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落羽杉的红和乌桕的五彩斑斓。眼下,落羽杉已进入最佳观赏期,红色落羽杉与绿色的溪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而乌桕,则以绿、黄、红、橙四种颜色,演绎四季的流转。
云溪植物园保育展示的植物有1320种。在这里,市民、游客可以一站式观赏20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2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据云溪植物园主任吴毓仪介绍,与城市公园侧重景观生态不同,云溪植物园最大的特点在于植物资源的收集和保育更为系统专业,“我们为华盖木、水松、广西火桐等珍稀濒危植物营造了一个适于生存的新空间。园内还设有新优花卉、珍稀植物、野牡丹等5个专类展示园,可以系统地开展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和研究。”
在珍稀植物展示园,57株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华盖木郁郁葱葱,它们是云溪植物园的镇园之宝。“因为野外数量很少,我们需要对华盖木进行迁地保护,未来扩繁到一定数量,再让它们回归到原生地。”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国锋介绍。
云溪植物园将岭南园林“山水相融”的自然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相结合,园内建有3条自然教育径,3000余个植物标识牌串联起丰富的植物资源,为游客营造出“望谷、溯溪、赏园、观山”四重游园感受。
自2024年8月8日开园以来,云溪植物园到访游客直线上升。开园一个月即迎来第10万名访客——美国友人JAKE。JAKE表示,这里非常漂亮,他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植物,也听了很多有关植物的故事,觉得非常有意思。
市民在云萝植物园可亲密接触葱葱绿意,还可眺望白云山南麓及城市景观。通讯员供图
云萝植物园:
城与山之间的“天然桥”
2024年11月29日,云萝植物园正式揭牌开园。占地面积86.6公顷的云萝植物园有着八园三水的独特格局,保育了白花兜兰、望天树等1500余种乡土和珍稀植物,成为城与山之间的一道“天然桥”。
云萝植物园位于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麓。作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广州迁地保护示范区之一,园内不仅建有簕杜鹃专类园、芳香植物专类园、木棉科植物专类园、药食同源植物专类园、兰科植物专类园、雨林植物专类园、苔藓专类园和鸢尾专类园八大专类园,还建有广州市内唯一一条穿行于白云山林冠间空中游览步道——木棉道。穿越2公里长的“木棉道”,市民近可亲密接触葱葱绿意,远可眺望白云山南麓及城市景观。
云萝植物园不仅是植物的天堂,更是科普科研的重要基地。植物园依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系统开展植物资源收集保育和创新利用研究。木棉道是木棉科植物景观示范点;兰科植物专类园依托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收集并展示超过500种兰科植物及伴生物种。广州自主培育的“广州系列”矮牵牛、“紫霞仙子”长春花等耐湿热草花品种亮相九曲花阶。园区内建有2个移动自然观察服务站、1条自然教育径,设有13个科普互动装置、3个自然游戏及自然科普观察体验课程,量身定制千余个带有二维码的植物标识牌,初步构建起自导式科普讲解系统。
“从踏入园区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深深吸引。云萝植物园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植物展示场所,它更像一座精心雕琢的自然博物馆,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在无声诉说着植物的奥秘。”一名植物爱好者感叹道。
黄婆洞水库落羽杉。白云山景区管理处供图
黄婆洞水库:
绿水青山
红叶绘出新画卷
“以落羽杉为背景,给我拍多几张!”“枫香树也不错,再来几张!”近日,随着冷空气频繁来访,黄婆洞水库一带的落羽杉、枫香树、乌桕愈发鲜艳,与青山、绿水杂糅一起,如打翻了的调色盘,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春天,白云山在黄婆洞水库边开展植树活动近40次,新栽芦竹9200余株、落羽杉等树种1000余棵。为满足市民游客需求,景区还在蜿蜒的栈道上及水库边增设观鸟、观树科普牌。“尤其是520米蜿蜒亲水栈道的建成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该名工作人员介绍,亲水栈道环绕黄婆洞水库而建,从林间幽径走下几级台阶便可抵达栈道。这条宽3.5米的水上观景栈道成为游客观山、观鸟、观林的景观节点。
“初冬时节,和Ta漫步520景观栈道,远处层林尽染、山巅青黛、山腰火红,近处岸边金黄与碧绿湖水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有游客如是说。
据介绍,在黄婆洞水库,一年四季风景不同。初夏,热烈如火的凤凰花、清新淡雅的仪花,是不可错过的烂漫;待到秋天,水库边红杉成林,色彩丰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以“绿”为底,向“美”而行,多措并举对黄婆洞水库及周边提升改造,以天蓝山青水绿新画卷带给市民游客新体验。
“大隐于市”的诗意园林
在广州,有很多藏在高楼大厦、繁华闹市之间的园林美景。这些美如山水画的园林,路过或许不显眼,但看一眼就难以忘怀。
兰圃。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兰圃:越秀山下的“绿宝石”
小桥流水、石阶亭阁、楼台木榭、一步一景……被誉为越秀山下“绿宝石”的兰圃,就像一幅古代山水画。圃内兰蕙飘香、林荫夹道,满眼都是青翠欲滴的绿植,湖水碧绿犹如翡翠镶嵌在公园中,“人在画中游”感觉顿时油然而生。
作为岭南园林建筑中的“神来之笔”,近年来,兰圃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推动和推广,成为“国潮”文化的代名词,吸引大量汉服、戏服爱好者前来拍照打卡。
水博苑:藏于琶洲的园林秘境
隐藏在繁华琶洲路段的水博苑,坐落在琶洲塔的原址。琶洲塔,原名海鳌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是一个岭南风满满、历史韵味十足的广式园林。如今的水博苑以其独特的中式园林风格吸引着游客。在这里,可以看琶洲塔、雕塑、岭南风格的建筑和小桥流水,还有园区外不时驶过的有轨电车。
市文化馆:岭南园林式城市客厅
坐落于海珠湖畔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用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的巧妙组合再现岭南水乡园林的佳境,其中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五大主题园林,成为富有岭南生态特色、文化底蕴的城市客厅。
“广州市文化馆的古典建筑太精美了,每个园子都有不同的风格又互相呼应,有的恢宏大气,有的曲折蜿蜒,处处采用了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值得慢慢欣赏。”有网友打卡后如是赞叹。
广州市文化馆设计方案的灵感来源于婆娑的榕树和密集的水网,选取岭南典型的风景元素“山、水、田、塘”作为代表景观,是全国最大的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十香园:岭南画派的发祥地
十香园,原名隔山草堂,乃清末著名画家居廉、居巢兄弟的居住、作画及授徒之所,因园内种有十种香花而得名为“十香园”,也是海珠区的“艺术名片”之一。这座“躲”在热闹的江南西商圈、富有诗情画意的岭南园林,被誉为“岭南画派摇篮”“岭南画派的发祥地”。在充分尊重古建筑格局与遗存的前提下,十香园纪念馆对园内进行全面的改造与提升。
2024年9月,以十香园为院址的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昔日的书画蒙馆如今化身为岭南书院,让岭南精神薪火相传。
专家点评
加快城园融合,建设绿美广州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李青表示,加快城园融合,建设绿美广州,广州在公园城市建设的道路上,持续“上新”广式园林。
2024下半年,云溪植物园、云萝植物园相继开园。云萝、云溪,一动一静、一炫一幽,引爆新一轮打卡热情。在白云山西麓山谷的自然林溪中,云溪植物园通过师法自然、丰富多变的岭南造园意象和手段,塑造了形式现代、气质岭南、环境生态的现代岭南新园林。走进宁静的云溪植物园,置身于幽谷山林、淙淙溪流、雀唱蝉鸣之中,望谷、赏园、观山,感受现代岭南溪山胜境,品味广州山水之美。
云萝植物园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广州主题花园。广州市花木棉引领的木棉道,串联数个专类花园,展现广州南亚热带地域性气候条件下的植物风貌和多姿多彩的植物品种,吸引游客游览观赏岭南花开的地方自然植物风貌,领会岭南传统的花文化。
多个小而美的园林也悄然成为热点,如传承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岭南名园兰圃,古朴典雅、轻盈通透的岭南园林建筑,与繁茂的岭南植物、山石、湖桥、溪涧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静、秀、趣、雅”的古典园林。这些岭南园林典范项目,以优美自然的园林环境和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园林意境,点染广州新时代的城市生活,为市民提供了深入体验岭南自然与人文传统的打卡地,推动广州焕发出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
出品 伦少斌 胡巧娟 策划 朱小勇 任莉莉 执行 张玉琴 马向新 张景云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熙灯 通讯员 林园轩 汪张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