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广州已有冬日的一丝凉意。有人忙着订回程车票,兴奋地规划回家旅途。因为春节,每个人有了回顾过去的机会,也有了迈向未来的勇气。但很少人知道,对于委身于街头的朋友而言,“年味”和“希望”一直是件奢侈品。
当万家团圆之时,他们白天靠着捡拾废品赚二三十元,晚上选择在不打扰这座城市街坊的角落,席地而睡,因为各种各样的人生低谷,找不到回家的勇气和方向。但也是这一天,在广州沉寂了四年的关怀街友春节联欢晚会再次回归。
街友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当天晚上,广州市越秀区关怀公益服务中心以及启智关怀露宿者分队办起第八届关怀街友春节联欢晚会。一群每周都与街友席地聊天的志愿者与四十多位街友唱歌吃饭和抽奖,在年关之际,用一顿特别的年夜饭,为街友送去更多善意。
“街友需要的是在信任和支持中重新找到勇气和方向。我们从2009年开始开展关怀街友常规服务,2013年开始举办街友春节联欢晚会,办到2020年因筹资难一度搁置,但常规服务一直没停。”一位志愿者说,“我们一直在陪伴街友。”
而这一天,这场草根春晚的重启,对志愿者和街友而言都带来了新的希望。
街友陆续到场。
丨属于街友的春晚
这场志愿者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足够草根,但也足够温暖。1月18日下午,关怀公益服务中心以及启智关怀露宿者分队的志愿者早早包起了一家饭店,挂上幕布,布置场地,接着邀请街头朋友陆续入席,等待晚上7时正式开始的“春晚”。
“这天来了四十多位街友。”一位志愿者说,这场停办了四年的春晚热闹依旧。活动伊始,一位街友自告奋勇唱起《一生不变》,而在接下来的合唱《海阔天空》中,街友和志愿者们更是肩并肩、声连声,笑声和掌声逐渐盖过了凉风。
此后整整两小时,一家小小的饭店里,街友成了“春晚”的主角。大家吃鸡吃鱼享饭香,有歌有表演有抽奖。虽然在春节里依旧很难感受“家”的温暖,但志愿者营造的年味,至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善意和信任,以及最为珍贵的年味。
一首《一生不变》,拉开了晚会序幕。
“当大家能站上舞台,感受到信任和善意,会不会也能获得更多走出困境的勇气和信心?”一位志愿者说道,“你会发现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结——有人和家里闹了矛盾;有人想找一份工作而不得……大家频频受挫以致不再相信希望。”
真正重要的或许是怎么助街友自助,撕掉“流浪”的标签,而首先,是“打成一片”。
关怀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晓佳回忆道,早在2009年,关怀志愿者就开始自发探访露宿者,为街友们送上毛毯、矿泉水等生活物资,敲开沟通的大门,有了“坐下来聊聊”的机会,继而真正了解街友们心里的结,以此提供针对性地帮助。
“物资从来不是重点。有了陪伴和信任,我们才能跨出下一步。”晓佳告诉记者。
一同吃鸡。
过去十五年,关怀志愿者逐渐探索出更多能为街友们提供实际帮助的服务:比如“流动义剪”,为露宿的朋友剪去一头旧发,让他们暂时不再遭受异样目光;再比如“个案支持小组”,用深入的了解一点点挖掘回应街友内心问题所在。
这些年,大家甚至打造了“关怀加油站”的实体服务空间,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实训和临时歇息,一次又一次稳稳托住街友走向新生活的起点。而街友春节联欢晚会,是志愿者在2013年头脑风暴出来的,“想让街友也能有年味可感。”
“慢慢的,我们和街友逐渐建立了关系,一点点走近彼此,很多改变也是一点点发生。”关怀公益服务中心另一位负责人杨绘回忆道,“像街友春晚,最开始那一年不过十来二十人来捧场,场面小,但后来,已经街友间口口相传了。”
一场街友春晚数十街友来参与,早已不在话下。
李森致辞分享。
丨改变从何发生?
这些行动是否真的有意义?很多人向晓佳和杨绘问过类似的问题。
而杨绘说,“义剪、联欢会、陪伴闲聊、个案支持其实都是希望通过信任和善意支持街友们打破流落街头的这一循环。有时,短期的陪伴看不到效果,但持续会带来真正的改变,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人释怀归家,也有人找到了工作。”
对杨绘而言,阿庆是最好的一种“印证”。五六年前,杨绘和其他志愿者在街头定点探访时偶然认识了当时靠捡拾塑料纸皮为生的他。杨绘还记得,“我们聊过几次后,他透露了工作的意愿,我们便帮忙联系农场、饭馆等打工机会。”
刚开始的一系列尝试让阿庆逐渐适应社会的正常节奏。后来因为农场和饭馆主体变更,阿庆没能留存下来,但他很快又凭借自己努力找到了搬运货物的工作。杨绘说,“我们期间一直有交流支招,现在的阿庆已经不是以前的阿庆了。”
现在阿庆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不仅工作趋于稳定,而且成为了志愿者。
现在,阿庆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稳定就业,还得到了自己老板的认可,而在获得认可机会时,阿庆又通过杨绘,反过来希望邀请更多街友一起来打工。杨绘说,“不仅这样,现在阿庆还当上关怀志愿者,这次春晚他也有去邀请街友来。”
值得关注的是,深度的结对式服务离不开长期的人力和资金投入。而草根的关怀志愿者在坚持一些年后,由于资源筹措困难,不得已停止了“关怀加油站”,到了2020年,街友春节联欢晚会也随之停了下来,但志愿服务一直没有停。
每个周六,关怀志愿者总会走上街头,送简单的物资、陪聊天、定期关怀街友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力所能及地开展个案服务。他们相信只要陪伴不停止,总有一天还能把已经停下的项目重新拾起。同时,大家也会想各种“平替”方案。
他们期待陪伴和见证更多的阿庆出现。
关怀志愿者日常开展探访服务,大家就地而坐聊人生(志愿者提供)
2025年,关怀志愿者终于通过众筹,筹措了重启街友春节联欢晚会的资金。1月18日,街友春节联欢会最后,志愿者和街友一起合唱《明天会更好》,歌声在寒夜中悠长回荡。也是那天晚上,一位街友找到了一名志愿者表露信息并寻求帮助,尝试改变一点点现状。
希望和信心,悄然生发。
“当街友迈出了那一步,我们才能很好地对接上,这是摆脱流浪的前提。”一志愿者说道,这场街头春晚的重启给了街友信心,也给了志愿者信心,“新的一年,每个人都需要希望,而我们也希望那些深度服务项目会在某天也再次运转起来。”
时隔四年,街友春晚回归。许多人盼着,是不是更多的深度项目也会在某一天重启,给街友带来更多希望,但这个希望的前提,是更多人参与其中。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出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