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港澳药械通引进“夹子”,三尖瓣反流患者有了治疗“心”希望
2025-01-15 20:53:53
广州日报新花城

“被心脏病反复折磨了十多年,以前我想好好吃饭睡觉都很难,现在手术过后,我的感觉舒服很多!”1月15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访间里,76岁的患者李叔(化名)兴奋地告诉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叔是一名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得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实施的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他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据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近日通过港澳药械通引进“三尖瓣钳夹”,这是一种国内领先、世界前沿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李叔成为这一技术的内地首批获益者,手术的成功也意味着三尖瓣反流患者有了治疗“心”希望。


患者(右一)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教授陈样新(右二)合影

多种心脏病叠加,饱受折磨

李叔是一位数学老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然而,心衰反复发作、房颤、传导阻滞、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多种心脏疾病却时刻影响着他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从2007年开始,我就被查出患有心脏病,随后的1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接受药物治疗,但是效果很不理想,这段时间可以用‘痛苦’来形容。”李叔说,那时他晚上睡觉无法平躺,只能依靠吸氧来保证睡眠,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甚至正常行走也有困难。2018年,他出现严重心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景峰教授、陈样新副院长、周淑娴教授带领的心血管内科团队与李叔的疾病展开了长年的斗争:从CRT(心脏再同步起搏器)植入改善心律,到二尖瓣钳夹降低反流改善心衰,团队一直以领域前沿的医疗技术为李叔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景峰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周淑娴教授(右一)

治疗后,李叔的心律失常和心衰情况有了改善,但心脏疾病的进展凶险,他仍饱受胸闷、气促的困扰。医院的影像检查显示,李叔三尖瓣环扩张重度返流,要解决问题,要从三尖瓣“下手”,再辟蹊径。

微创手术植入两枚“夹子”,解决反流难题

心脏可以分为左心和右心,有四个心房和心室,由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将四个“房子”分隔开来,三尖瓣则右心室与右心房之间的“通道”。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麦憬霆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麦憬霆指出,严重的三尖瓣反流会导致充血性右心衰竭和心输出量下降,表现为疲劳和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的生活质量。在过去,三尖瓣严重反流患者生活质量低、生存质量差,外科开胸手术死亡率高、创伤大,内科药物治疗后期效果不好,是患者和医生面临的“两难”境地。

不过,得益于港澳药械通政策,这种情况迎来转机。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引进三尖瓣钳夹产品,用于施行治疗三尖瓣反流的最新技术——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为心脏病患者带来“心”希望。

“之前我听说做三尖瓣手术要开胸,现在知道有了这项新技术,加之我一直以来很信任医生团队,所以决定一试!”因此,李叔成了这一技术引入内地后的首批获益者。

经过专家团队的讨论,手术时间定在1月12日。考虑到李叔三尖瓣反流束较广泛,更由于曾经植入过起搏器,心脏房室经三尖瓣有一根导线,术中既要解决返流,又要避免导线损伤,有较大的操作难度。经充分术前讨论,心血管内科团队决定先用一枚“夹子”在稍远离导线部位将前叶与隔叶夹合以减少反流,根据第一枚夹子释放后情况调整后续植入策略。

手术中,团队先从李叔的股静脉进行穿刺,手术通路建立后,心血管内科邱琼副教授和邓冰清副主任医师操作超声引导,协助团队确认三尖瓣反流的病变位置,将三尖瓣夹合系统“送”入患者的右心室的合适位置。据陈样新介绍,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患者原有起搏器导线的位置对夹合系统进行精细调整,最终成功定位,并先后完成了两枚“夹子”的放置。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邓冰清副主任医师(右二)

目前,李叔已经从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CCU)顺利转出,恢复良好,困扰他多时的不适得到了有效改善。“十几年来,我成为不少心脏病治疗先进技术的获益者,很感谢这个锐意进取的专家团队,现在的我能吃好睡好,状态和以前大不同!”李叔开心地说,农历春节即将到来,他也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回家过个好年。


手术过程中

更多的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周淑娴指出,结构性心脏病的处理包括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等,其中三尖瓣钳夹术在世界范围属于比较新、难度很高的手术。该项技术在美国于2024年授权开展,此次顺利实施,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同步。

王景峰介绍,三尖瓣反流既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又是最常被“遗忘”的瓣膜疾病——病情进展隐匿、有效疗法匮乏。长期以来,陈样新带领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华南地区率先独立开展二尖瓣钳夹术并积极培训和推广,也为此次三尖瓣钳夹术的顺利实施打下了技术基础。“患者是否适合三尖瓣钳夹术需要考虑解剖结构、是否接受过充分的药物治疗,以及患者的接受意愿等。”陈样新指出,这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也是国内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与国际最先进医疗技术的接轨,未来更多的三尖瓣严重反流患者经过手术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黄睿、杨莹、麦憬霆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