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踏上春运,姿势不对颈椎“受罪”?手法治疗来“解救”
2025-01-15 19:29:08
广州日报新花城

长期伏案工作,日常生活中刷起手机就停不下来,“低头一族”越来越多,“姿势不对,颈椎受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你是否也因此饱受困扰?

一旦确诊颈椎病,疼痛难忍、颈部僵硬转动受限,不动手术不吃药,靠手法治疗能“拯救”得了吗?

春运到来,无论回老家或是出门旅行,坐长途飞机、动车或者自驾途中如何保护好颈椎?康复医学科专家为你支招——

案例:旅途中坐着打盹,颈椎发硬“卡住了”

50岁的张老师(化名),因长期伏案工作,颈肩曾有过劳损。去年有段时间,因工作需要,她频繁坐飞机、动车往返各地,旅途中经常坐着打盹,脑袋不时向前一抖,醒来后觉得脖子有点不对劲。一开始没太在意,后来发现脖颈越来越僵硬,好像哪里“卡住了”,最后发展到不但脖子转动受限,而且疼痛难忍,晚上睡觉都受影响。

她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影像资料发现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间盘突出,还伴有骨质增生,确诊为颈椎病。

听说康复医学科有手法治疗,不用手术也不用吃药,她抱着试试的态度前往求医。

在接受了第一次手法治疗后,她脖子能转动了,睡眠有所改善;第二次治疗后她的疼痛基本缓解了;第三次治疗后,她说感觉脖颈轻松多了,至今未再复发。

解读:姿势不对,颈椎“受罪”

“姿势不对,颈椎受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人都像张老师一样出现过类似的不适,只是程度轻重不一而已。不只是旅途中打盹头颈前倾,长期伏案工作,日常生活中刷起手机就停不下来,“低头族”也越来越多。

“在头颈前倾、低头时,我们的颈椎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负责人、主任医师苏义基解释说。即使不低头(0度)时,颈椎承受的头部重量也有近4.5-5公斤。而据相关测算,成年人头部前倾15度时,颈椎承受的重量就翻倍了,可高达12公斤;前倾30度时,颈椎承重可高达18公斤;前倾达45度时,承重可升高到22公斤;前倾达到60度时,颈椎承重增加到27公斤……这一个个压力值,是否远超你的想象?

“由此也不难理解,长期低头为何能产生那么大的张力,‘迫使’颈部肌肉被拉紧,日积月累,一步步劳损、钙化、变僵硬,同时也使颈椎的生理曲度一点点被‘掰直’,甚至反张,出现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苏义基补充说,在此基础上,睡觉打盹,脑袋向前“一抖”,颈椎小关节打开、肌肉痉挛,小关节卡住了,椎间盘压力更大了,长期在这么大压力下,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对颈椎的“拖累”不言而喻。如果不及时有效干预,进一步发展下去,不仅脖颈活动受限、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引起颈部神经和血管受压,导致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

支招:春运出行,带个充气枕护好颈椎

春运大幕已经开启,无论回老家或是出门旅行,坐长途飞机、动车或者自己开车,如何才能更好保护颈椎,避免张老师一样的遭遇?

苏义基建议带个U形充气枕,但更重要的是闭目休息时要适当将座椅调成后倾状态,同时头往后仰。因为如果头前倾、低头,一打盹还是容易伤到颈椎。

“所以坐下后要适当调整好姿势,保持头颈后仰,将U形充气枕开口向上垫在脖子下,末端充气部分分别放置在头部两侧,有效支撑保护头颈,当头往两边侧斜时也能托得住,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他支招,腰不舒服的,也可在腰背后面垫点东西,使腰椎也得到有效的支撑。有条件的话,可以隔1个小时左右适当起身动一动,伸伸懒腰,活动一下关节和肌肉,坐下后要记得按以上建议调整好坐姿。

治疗:手法调整助小关节归位,放松肌肉筋膜缓解疼痛

一旦颈椎疼痛、脖子僵硬转不动,很多人像张老师一样会想去按摩、推拿“松松骨”,希望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就能解除病痛。

“其实,恰当的手法治疗对于缓解轻中度颈椎病确实是有帮助的。”苏义基解释说,手法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融合祖国医学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以颈椎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原理为基础,结合患者的情况确定累及的肌肉筋膜区域、分析力线,然后采用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来帮助调整颈椎小关节紊乱等病理改变,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关系。

“比如在帮张老师调整颈椎生理曲度反弓,我用定点关节调控技术,沿着其小关节生理运动的方向适当用力,慢慢助其归位。”苏义基分析说,手法治疗不只是做关节松动,还包括筋膜和肌肉的松解,但要找到筋膜的触发点,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以合适的力度从浅层到深层做筋膜松解,并激活肌力弱的肌肉,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帮助颈椎及其周围的筋膜和肌肉恢复新的平衡。还可以结合理疗手段,如灯照、中低频电疗、蜡疗等,进一步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除此之外,日常也可以做些适当的康复训练。”苏义基支招,可以通过指导患者以简单实用的特定体位和动作,比如颈部前屈、后伸、侧屈等为颈椎减压,以助缓解疼痛、改善颈椎的活动度,减少复发。

提醒:手法治疗非人人皆宜

“手法治疗使用得当,可以迅速缓解颈椎疼痛、麻木和僵硬,帮助恢复正常功能,但也不是所有的颈椎病患者都适宜。”苏义基提醒,对于颈椎骨折或严重椎间盘突出,或是颈椎脱位、严重颈椎病导致颈椎不稳定的人群,要慎重评估,避免手法治疗加重病情。而有颈椎肿瘤、颈椎结核,或是存在颈部皮肤感染、脊髓受压症状等人群也不宜接受手法治疗。

“此外,也要防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颈部受伤、病情加重。”苏义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指出,手法治疗还应注重个体差异,应避免用力过重导致出现急性肌筋膜综合征,加剧颈肩活动受限程度;另外,实施手法治疗时必须对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原理有较好的了解,建议有需要的人群尽量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康复科选择合适的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更妥当。

专家简介

苏义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负责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曾留学日本研修康复

学术任职: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专业委员会骨科康复学组委员、广西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广西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院协会康复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专长::颈肩腰腿痛、脊柱侧弯、骨折及关节损伤、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障碍、脑外伤、脑卒中、吞咽障碍、运动损伤、脊髓损伤的加速康复治疗,尤其擅长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的加速康复治疗。主持各级课题6项(其中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在各级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被授予2019年度中国优秀康复医师荣誉称号。

专业方向:擅长颈椎病、肩袖损伤、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踝关节扭伤、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障碍、脊髓损伤、脑外伤、脑卒中、骨折等的快速康复治疗。

出诊时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周四上午;沿江院区:周二上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梁博、韩文青

图片由医院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梁超仪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