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言广语 | 大学生“搬牛”体现宽容管理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因“随机刷新两头‘牛’”,引发了热议。几头金灿灿的“牛”,今天还在学校门口,明天就出现在操场上,莫非这“牛”能够飞不成?原来,校园的雕塑牛并未固定,引得农大学子经常把牛摆出各种造型,没事就去“搬牛”,已经成为学校传统。(1月14日封面新闻)
老实说,这个传统还真不“传统”。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校园传统可能是校庆、运动会、特殊纪念节等,多少带点“庄严”的意味。像“搬牛”这样“松弛感”拉满的校园传统,倒真是别有意味、独树一帜。当然,这种形式与农大本身特色密切相关;但往深一步看,这其中也离不开校园的包容与支持——不固定安装的创意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学校乐见学生“搬牛”更是一种“宽容管理”。正如网友的评价,“大学生正是闯的年纪”,学校多点包容与鼓励、校园多点轻松氛围,又有何不可?
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庹亚男
视频/数字人生成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庹亚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