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梨园名家倪惠英 推广粤剧续精神
2025-01-09 16:34:02
广州日报新花城

一辈子持之以恒钟情一件事,倪惠英从艺50多年,在舞台上演出了5000多场;退休8年多来,她将永不停歇的精神投入到推动粤剧艺术融合创新工作中,首创“粤剧进校园”“粤韵操”,拍摄粤剧电影《花月影》《睿王与庄妃》;她策划主编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被誉为“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

202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记者从广州市委老干部局了解到,广州市越为银发活力研究院和广州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倪惠英获得表彰。其中,倪惠英作为广东“双先”受表彰代表赴京参加大会。

1月2日,在位于广州图书馆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编辑部,倪惠英讲述了她始终与粤剧在一起的退休故事。

032057ceb76081ba124c97adafdbf86.png

为粤剧追根溯源,牵动老中青三代粤剧人


“其实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退过休,因为我一直都有演出,也一直在粤剧行业工作。”倪惠英坦言,“粤剧是我的终身事业。为给年轻一代接班人学习和研究粤剧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把粤剧有别于其他剧种的独特艺术传承下去,我一直都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退休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简称《大全》)的编纂。”

2017年6月,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主办下,倪惠英策划主编《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正式启动。此后历经8年时间,从2019年开始相继出版《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舞美卷》,直至2024年11月《剧目卷》的出版,这套包含4700多页、540多万字、4000多帧图片、15000多分钟视频和1200多段音频的巨著终于完成。“这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开拓,更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文化抢救工程。”回顾编纂过程,倪惠英不无感叹,“地不分海内外,人不分粤港澳,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打造。全行业老中青三代粤剧人共有1000多人次参与了编纂和拍摄。许多老一辈艺术家不顾年事已高倾情投入,用生命书写了对振兴粤剧事业的一片赤诚。”据统计,8年来,参与《大全》编纂的专家已有22位离世。

“《大全》通过图文音像四合一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把粤剧艺术的全貌系统地记载下来。全套书具有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的特色,不单单是文字的追根溯源,我还收集了上百年的一些音像、音频资料。这是一本辞书,也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工具书。”据倪惠英介绍,例如,书中收录的粤剧表演招式,从最基础的身段技巧、唱腔、念白到濒临失传的绝技绝活,都邀请业内顶尖的演员来示范,参与者最年长的已94岁,依然是身手非凡。


梨园传承,将“南国红豆”传播到青少年中

0db453a0a9f27989c64fe27a31700e8.jpg

倪惠英还担任着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为粤剧艺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而奔走。她首创推出“粤剧进校园”和“大学生走进剧场”品牌活动,推动广东粤剧院和各高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她创编了“粤韵操”,将粤剧手、眼、身、法、步等身段技巧与学生体操运动结合,配以旋律亮丽、节奏明快的广东音乐,旨在推动美育和体育融合,在日常的音乐、体育活动中发展和弘扬优秀的岭南文化。“粤韵操”如今已成为广东省高教厅戏曲艺术入校园的项目之一,在全省多所中小学校得到推广。

她还在广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专门成立“倪惠英名师工作室”,示范推广粤韵操,策划开展粤剧传承活动,促进老干部工作与粤剧文化相结合,碰撞出更多火花。倪惠英认为,老同志中有很多粤剧爱好者,粤剧本身也非常适宜老年人学习,比如,融合了粤剧基本动作的粤韵操,也能起到强身健体作用。


心情激动,“戴花要戴大红花”


22bd0b4a5bb2948e50dec242a8a7bd1.jpg

“作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我感到特别激动、特别幸福,也备受鼓舞。这份荣誉不只是属于我个人,也属于全体粤剧人,属于为粤剧付出热血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属于奋斗、战斗在岗位上的所有离退休干部们。”谈及获奖感受,倪惠英直言荣誉属于大家,受访中更多谈及的是在编纂《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中,粤剧界是如何八方和合、万众一心,共同完成这部皇皇巨著。

而她自己则将参加表彰大会佩戴的大红花从北京带回了广州留作纪念,并笑着哼唱起一句儿歌,“戴花要戴大红花,大红花呀大红花”……


来源:老人报

记者 瞿姝雯 

通讯员 穗老干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