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音乐治疗师带领的“一起打鼓一起跳舞”融合工作坊,由蔡李佛拳非遗传承人和艺术家带来的非遗共创工作坊,由心理治疗师带来的亲子游戏工作坊,由设计师带来的“异想设计师”共绘工作坊......日前,记者走访发现,一连三个周末,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小展厅轮番“上演”6个多元艺术融合工作坊,吸引众多读者、亲子参与,成为近期广图的“网红活动”。
原来,六个不同主题的工作坊,都是在“异想花开心青年文创画展”上延展出来的活动。近三年,广图每年都展出该系列公益展览,给读者们带来欣赏多元艺术机会的同时,给心青年(心智障碍青年,以孤独症和智力发育迟缓为主)带来展现自我的机会。
展览海报。
记者了解到,百企百艺是广州市残联2021年发起的公益项目,旨在链接全市资源打造公益艺术平台,为有艺术潜能的残障特需青年提供文创设计课程,助力该群体实现个人价值。
自2022年起,百企百艺与广州图书馆联合推出心青年潜能培育班,精细化服务心青年,每周日举办常规创作工作坊,每日进行线上支持,支持不同障碍青年获得认可。在此期间,心青年共在广州图书馆产出四五百幅画作。
由多个机构支持的心青年和普通孩子共创的《爱在广州》。
近年来,百企百艺志愿者以心青年的画作和根据画作设计而成的文创为主要展品,在广图举办了四次展览,并在特别的节点,如4月2日关注孤独症日、5月全国助残日和12月国际残疾人日举办邀请广图读者、亲子参加的多元艺术融合工作坊,进行普及与倡导,推动残健融合。
去年,百企百艺又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落地“心青年实训基地”,每周日开放实训基地,提供给两名心青年进行实习,销售心青年文创,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主动积极与公众进行交流,效果显著。目前两名心青年社交能力明显提升。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2024年心青年成长的展示,希望让更多支持者和未来的支持者看到他们的能力,为他们链接更多助力发展、走向自力更生的资源。展览上展出的画作,包括心青年们互画的头像系列、粤海关建筑系列、植物系列、广州饮饮食食系列,文创包括心青年王夏京的Tigar猫公仔和异想花开之喵系列、非遗之调顺网龙系列和蔡李佛系列等,深得读者们的喜爱。
调顺网龙文创收到欢迎。
在展览开幕式上,两场工作坊更吸引大小读者们的参与。
由曼朗心邻音乐心理咨询师、认证音乐治疗师时静洁带领的“一起打鼓一起跳舞”融合工作坊,邀请心青年学员和一班小读者参与,一起在鼓乐中交个朋友。在时静洁的带领下,大家或者共奏,或者相互呼应,现场丁零当啷欢快的鼓声、铃声,吸引了众多读者围观。心青年和孩子们投入地随着声音跳动、转动、跑动,展厅里荡漾着欢乐的音乐声、歌声、笑声。“音乐是所有人的好朋友,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动起来、融起来。”时静洁说。
“一起打鼓一起跳舞”融合工作坊现场。
曼朗心邻沙盘引导师、团体沙盘游戏分析师姚静雯在展厅门口带领小读者们玩起手工瓶。虽然玩法简单,但孩子们都很着迷。“这是情绪小瓶子,我们将通过手工制作的过程,引导大家学习有情绪不可怕,重要的是如果有了情绪,如何用手工瓶来‘装载’情绪,从而获得情绪的舒缓。”姚静雯边介绍边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材料来装饰自己的手工瓶,五彩缤纷、独具个性的手工瓶不断在孩子们手下诞生,连家长也忍不住参与进来。
手工瓶工作坊。
第二周的两场非遗工作坊,让本来对调顺网龙和蔡李佛拳没有太多了解的大小读者们爱上非遗。
湛江赤坎调顺网龙,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调顺网龙始于明朝,是调顺岛世代相传的一种舞龙艺术,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如今在保留传统元素的情况下不断创新,重量和观赏性得到了重大改善。
此前,调顺网龙非遗传承人黄金辉、黄毅帆、黄志铭不但支持非遗艺术课程“调顺网龙”调研,还为课程设计提供历史、舞龙技术讲解、具体道具支持。黄金辉还为项目赠送了网龙龙头、龙尾。
家长和志愿者一起搭建网龙。
而大学生队伍、番禺–赤坎候鸟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春节前往湛江市调顺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非遗网龙调研,跟踪非遗网龙训练,同时收集、整理相关非遗网龙资料,为艺术课程设计做基础铺垫,后期还参与到课程设计当中。
在百企百艺公益项目艺术导师、艺术家郭青和他的学生、课程美术教师吴绮婷的带领下,心青年和小读者们在龙头、龙尾的基础上绘制了一个“龙身”。
网龙共创工作坊大合照(左一为郭青,左三为吴绮婷)。
当天下午的蔡李佛拳工作坊更是令心青年和小读者们热血沸腾。蔡李佛拳非遗传承人何泳仪及其团队成员林泽燕、卢韬名前来授课,带领小武术学员在展厅里展开架势,表演蔡李佛拳,小小年纪拳拳到肉,现场激起一阵阵鼓掌、喝彩声。
蔡李佛拳,广东岭南拳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在蔡李佛拳工作坊上,何泳仪(中)带领团队展示了蔡李佛拳的魅力。
那天,依然是在郭青和吴绮婷的带领下,心青年和小读者们在观赏结束后进行了共创活动,热情高涨。而相关负责告诉记者,实际上,在2024年的课程中,经郭青指导、吴绮婷授课,心青年们不但见识、体验了网龙、蔡李佛拳,增长了见识,在绘画技巧方面也有了明显提高,创作的作品转化成的文创获得了一致好评。
蔡李佛拳工作坊大合照。
第三周的工作坊吸引了众多亲子的参与。
由心理治疗师陈钦鑫带领的亲子游戏工作坊,目标是在游戏中帮助孩子释放情绪。活动开始,展厅内满满当当的孩子们翘首以待会有怎样的游戏。一个“蛋-鸡-凤凰”的“人类进化论”游戏,规则很简单,却让孩子们乐开了花。陈钦鑫刚刚讲完规矩,孩子们就三三两两一组地开始了较量,家长们也配合着孩子们的身高,跟他们互动起来。
亲子游戏工作坊现场。
让大家情绪最为高涨的是气球环节。一名家长在活动后反馈:“‘人类进化论’很好玩,参与感很强,更没想到小小气球还能玩出这样的花样!”有家长表示,老师讲到一个点,尽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赢的感觉,以身作则告诉孩子输也不可怕,也是一种很宝贵的体验,也是进步的阶梯,”她还说到孩子输不起的时候家长不要批判,要看到孩子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那个背后的动机,这一点很难得。”还有家长在参与的同时,思考希望把活动的体验待会自己的社区,带领孩子玩耍,“我现在工作的社区今年也在创建儿童友好社区”。
亲子游戏工作坊现场。
陈钦鑫对活动的成效很高兴:“我们就是希望用游戏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和攻击性,激发他们天性中的勇气,帮助孩子找回安全和自信。”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设计师!”“异想设计师工作坊”邀请依趣旗下品牌熙然女装的四名设计师董瑶、冯乙龙、何小文、陈梨梨前来带领心青年及亲子家庭进行帽子、帆布包包设计创作,通过色彩、图案的DIY,打开大家的“异想世界”。
“异想设计师工作坊”上,普通孩子和心青年一起绘画。
无论是心青年还是小读者们都跃跃欲试地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帽子,在设计师的引导下构思自己想要画的题材和图案,自信地开始绘制。“我要给自己画个花帽子”“我要画230路公交车”“那我画地铁十一号线”......心青年和小读者们都热烈讨论自己选择的题材,用大胆、鲜艳的颜色来表达自己对题材的喜爱。
这一边,心青年肖癸汶还跟设计师们聊起天来,询问设计师们的意见,解释自己画画的创意;那一边,有的家长忍不住也拿起画笔画起帽子来,一看就有不俗的绘画功底,虽然他谦虚说“随便画画”;还有的家长跟孩子共创,一边鼓励孩子“画得很好,很有想法”......
心青年宇琦(右)拿着自己精心绘制的帽子和设计师团队合影。
活动结束后,恋恋不舍的心青年和小读者们戴着自己创作的帽子,背着自己绘制的帆布袋离开,自豪不已,期待下一次还有机会再来。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由广州图书馆、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协办,并获得广州依趣服装有限公司、广州市艺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州不二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五蕴玩具有限公司、曼朗心邻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神经多样性宇宙研究所的支持。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吕世明在观看展览之后,了解到项目目的是链接资源、帮助心青年获得创收后,赞赏道:“对残障朋友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支持,就是支持他们就业、创收,支持他们自力更生、独立自强。”
吕世明一行参观展览。
“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只有得到多方支持,才有机会成功举办一个大型的展览。”百企百艺公益项目核心志愿者高敏丹表示,无论是公益机构还是爱心企业,本次都给予了不同方面的支持,“有的提供布展志愿者,有的提供布展物料,有的为心青年的画作打样文创,有的提供导师带领专业工作坊......这也展示了要支持特需人士,靠一个公益机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同的人才、资源、角色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构成一个支持体系。”
愿意支持心青年的上述公益机构和企业,往往因为对心青年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心青年虽然在某些方面面临挑战,但他们内心充满了纯真与创造力,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知和表达。通过与相关机构的交流以及一些初步的互动,我们了解到他们在融入社会、就业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存在困境,比如社交沟通障碍使得他们难以像普通人一样顺利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表达能力的局限也让他们的才华不易被大众知晓和认可,所以我们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力量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助力他们走出困境。”广州依趣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齐珈表示,商业助力公益并非只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合作模式,“对于我们这种以设计创意为主导的企业,我们的设计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时尚触觉,心青年艺术文创产品往往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情感内涵,我们能够运用专业的设计能力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和推广,使其更符合市场的审美和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心青年王夏京绘制的Tigar猫获得大家的喜爱。
她表示,接下来将通过重新设计包装、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将心青年的创意作品转化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创商品,进而拓宽销售渠道,形成良性循环,为心青年艺术文创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未来也会持续推出艺术展览、创意工作坊等,让更多人了解心青年群体,提升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和包容度,为他们创造更加友好和有利的社会环境。
心青年绘制的广东非遗和残疾人运动长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通讯员:蔡东恺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林琳 通讯员:李才、蔡东恺、吴绮君、龙婷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通讯员:李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