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袤田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从辽阔南海到浩瀚星空……迈入新一年的羊城,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持续向“新”图强、以“质”致远,广州正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实践,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新图景。
科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提出,理解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视角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来驱动,对应着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核心内容。”
近年来,以产业升级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广州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多个关键产业领域,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自动驾驶产业。2024年11月,在短短1个多月内,两家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敢为人先的广州在自动驾驶领域创下多个第一:国内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第一个向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发放道路运输经营牌照,第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
资料图:小马智行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辆
多个第一的背后,得益于广州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度重视。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赵克刚告诉记者,依托与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各项自动驾驶技术得以落地实验和推进,“我们正努力在虚拟环境中测试并解决自动驾驶安全领域的‘长尾效应’,解决安全问题和系统参数优化问题。团队刚刚获得自动驾驶系统仿真测试比赛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又例如集成电路产业。“这是一批正在增芯科技的生产线上生产的智能压力传感器芯片,经过500多个生产步骤后将交付给客户,应用到物联网、工业控制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增芯科技运营副总裁徐立表示,增芯科技项目从动工到通线仅用时18个月。
资料图:全国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晶圆制造产线在广州启动投产
增芯速度只是增城区“芯、显、车”等新兴高科技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一个缩影。在增芯科技项目不远处,广州国显维信诺,21条先进AMOLED模组生产线覆盖车载、笔电、折叠手机、智能穿戴等;纽恩泰新能源科技,拥有20条智能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工厂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放眼羊城大地,创新浪潮奔涌。2024年,广州全社会R&D经费投入连续十年增长,突破千亿元;科技企业实力越发雄厚,全球独角兽上榜企业24家,居全国第四,全球第九。
唤醒沉睡资源释放发展动能
刘俏表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另一个重要方式。需要关注那些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被掣肘的传统行业和领域,包括农业等。“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传统行业和领域的活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广州从化,正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绘就农业新“丰”景。记者了解到,去年,鳌头镇广州市和稻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示范基地(中塘村垦造水田项目)传来丰收喜讯,310亩超高产优质丝苗香稻示范片早造平均亩产达672.89公斤,最高亩产717.95公斤。
在高亩产的背后,离不开耕地的提质增效工作。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机遇下,从化区继续着力推动农用地整理工作,充分将荒地、零散地块进行整合,于2023年12月完成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农用地连片整治6600亩。
耕地保护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在实施中塘村垦造水田项目、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过程中,从化区按照“田块相连、沟渠相通、配套完善”的原则,修复和新建中塘村垦造水田田间道路和沟渠,提升耕地质量;同时配套万亩良田示范项目田间道路建设和沟渠建设,让更多“粮田”变“良田”。
在整治基础上,从化区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坚持“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双轮驱动,引入农业种植大户对中塘村垦造水田、鳌头万亩良田项目进行整体流转承包经营,强化“小田并大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
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进程中,“沉睡的资源”可能是农村土地,也可能是有待破解发展困境的老城区老物业。
在越秀区建设街,闲置多时的老旧物业北创大厦在过去一年悄然“变身”高科技企业集聚的中博大厦,4800多平方米百分百用起来,不仅是高科技企业办公、研发的总部,还是仪器设备展示的窗口。
如何高质量打造创新街区?围绕“越秀创新街区是要实现小的物理空间承载高端业态高密度集聚”的核心理念,越秀区以“城市更新及历史保护”两大抓手破解老城区发展困境,取得“科技创新、产业高质、人民幸福”的三大实施成效。该区运用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多元组织、历史活化、城市更新等手段,在全区梳理超100个产业载体,约5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整体提高越秀人居吸引力和产业承载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武威、夏强、廖靖文、曾卫康
海报/周振丰、黄潭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