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载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到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都市,在岁月变迁和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广州以“绣花”功夫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推动多个民生项目“落地开花”,让老旧街巷焕发生机与活力。
如今,漫步在广州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皆能直观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古朴典雅的建筑装点着色彩斑斓的涂鸦墙,闲置公共空间“化身”青年展示空间与儿童活动阵地……不少老旧街区在保持社区历史风貌和文化脉络的同时,对小区道路、外墙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提升,通过优化社区布局,推动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引进新兴业态,打造群众“家门口”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共空间。
在北京路附近的府学西街,3D彩绘独具创意。
越秀区北京路
橱窗剧场传递青年新声
周末的北京路文化旅游区,人流如织,市民小郭和好友在这条千年古道上踱步,一路商铺林立,矗立两旁的建筑尽显岭南风韵。放眼望去,拍照打卡的市民游客随处可见,好生热闹。到了晚上,悠扬的歌声从广州青宫橱窗剧场传出,吸引行人驻足欣赏。
作为广州“广府源地,千年商都”的形象窗口,北京路步行街广迎八方来客,是广州重要的商圈和游客打卡点。自2018年12月,北京路步行街成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试点以来,越秀区全力推动步行街改造一期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经过改造升级的北京路焕然一新,漫步于此,铜壶滴漏、千年古道、3D裸眼灯光秀成为打卡点,市民游客在北京路消费购物、品尝美食、体验非遗,感受城市的记忆与乡愁。
广州青宫橱窗剧场就在这条千年古道上。该橱窗剧场于2022年正式落地,由原先临街的封闭玻璃改造,成为面向北京路的开放式橱窗式空间。记者看到,橱窗剧场面积不大,内设展演舞台、内外灯光秀设备、音响等,俨然一个极具特色的微型空中舞台秀场。每当有演出的夜晚,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人们循声而至,驻足欣赏这场视听盛宴。记者了解到,“橱窗剧场”的灵感来源于粤港澳三地的橱窗文化。
随着北京路主街的改造提升,附近的街道也开始发生变化。醒狮、巴士、凉茶、泥塑、好味榄……日前,记者来到北京路周边的府学西街,一幅幅独具特色的3D彩绘映入眼帘。这些墙绘或体现广府文化特色,或体现日常生活场景,独具创意的3D彩绘让昔日单调的建筑墙面“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广府风情的“涂鸦街”,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来此拍照打卡。“经过升级改造,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图案让老街巷焕发新活力,看着这些美丽的墙绘,心情也更加愉悦了。”街坊刘姨说。
孩子们在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儿童公园绘画。
越秀区白云街
建设儿童友好生活圈
美妙童声婉转悠扬、婀娜舞姿魅力无穷、咏春表演惊艳出圈……在越秀区白云街举办的展示活动上,孩子们展示各种才艺。作为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镇(街),白云街近年推动开展微改造,进行全街儿童友好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多功能街道儿童活动中心,在全街选取老旧小区、居民院落空地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配备儿童滑梯、攀爬网、秋千等游乐设施,满足辖区青少年儿童的多元学习生活需要。
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儿童发展中心及5个社区儿童小公园(邻里会客厅)、18条最美上学路均已建设完成,3个社区儿童小公园(邻里会客厅)及其余儿童游戏角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届时,全街将形成儿童步行5分钟可达的社区儿童友好生活圈。
走进白云街儿童发展中心,三层楼的空间里分布着亲子阅读绘本天地、安全体验馆、科普教育馆等多种功能室。在活动室内,专业讲师正向家长们分享交流育儿经验,老师带领青少年儿童诵读《弟子规》等经典作品。每逢节假日,这里还会举办“周末营”“夏令营”“冬令营”等各类儿童主题活动。
在白云街永胜上沙社区儿童公园,孩子们正欢快地嬉戏玩耍。公园里有岭南醒狮元素滑梯、秋千攀爬架、音乐墙及蹦床滑梯等游乐设施,让孩子们在享受欢乐时光的同时,感受浓郁的广府文化韵味。
“白云街开放的儿童活动阵地,为孩子创造了美好的社区生活,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家长梁女士说。
番禺区先锋社区。
番禺先锋社区
“街区博物馆”彰显岭南韵味
独具特色的镬耳房、蚝壳墙、红砖房,充满岭南风情的古巷,错落有致的青砖锅耳建筑群……第一次来番禺区先锋社区的游客黄小姐,在参观后发出感慨:“这个充满广府特色的街区很好逛,让我能更深入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
位于番禺市桥的先锋社区,是一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这里汇集蚝壳墙、青砖墙、镬耳山墙等风貌建筑群,是市桥历史演变的空间样本,被称为“街区博物馆”。近年来,先锋社区启动微改造项目,在保留传统街巷肌理的基础上,提取传统青砖等风貌片段元素,对带有岭南特色的民居进行保护修缮,形成连续统一的历史风貌街区。
记者留意到,先锋社区以现有的青砖镬耳墙建筑、现代红砖建筑街巷、先锋小学所在地等为载体,设计不同主题的时代记忆主题体验路径,融入商业、工艺和传统文化展示等功能,让历史记忆“可视化”。在互动体验区域,市民、游客穿梭于文化展览馆、电影放映厅、社区文艺活动区、非遗手作体验工场等多个空间,寻觅先锋社区的名人事迹和番禺记忆,重拾番禺“味道”。在先锋社区,游客流连于文创精品店铺、文化书店、休闲饮品店之间,细细品味社区生活的静谧和美好。
随着先锋社区品质环境的提升,众多文创企业纷纷进驻。“我在这里住了很多年,这几年社区更漂亮了,街道干净整洁,公共设施完善,生活也更加方便,晚上还可以看灯光秀。”街坊谢姨对社区的喜人变化连连称赞。
龙津西路(恩洲大巷对出路口)的彩绘墙。
荔湾西关街巷
亲水文化彩绘点靓街区
随着新年的到来,荔湾西关街巷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灯笼高高挂起,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沿着荔湾区龙津路、华贵路路口往西走,在恩洲大巷对出位置,透过墙面上生动的墙绘,似乎可以重温当年的西关模样。记者从荔湾区逢源街道了解到,基于龙津路两旁骑楼众多的特点,2024年,逢源街道为龙津路量身打造了“逢源‘绣’色”项目。改造项目主要包含墙面彩绘、增设花箱座椅、打造公共空间与口袋公园等,通过重点打造一段路、一个街景,实现“小切口、大变化”,讲好西关故事。
冬日温暖的阳光下,沿着龙津西路继续打卡,在荔湾博物馆对面、逢源北街路口不远处,一面荔湾亲水文化彩绘墙映入眼帘。云吞面、肠粉、艇仔粥,西关美食飘香;鲜花、游船、小桥、流水,西关元素巧妙点缀,打铜、泥塑,传统非遗工艺带你领略广府文化魅力。巧妙的是,墙绘以人力车、游船作为链接,“延伸”到紧邻墙壁的座椅,打造了与墙绘融为一体的休憩空间。市民游客走累了,在这里坐坐,仿佛融入画中,成为喝粥的食客,又或是乘车的赶路人。
附近街坊游阿姨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临街的墙面改造一新,逢源街多个社区都通过微改造实现新变化,“居民楼外墙、楼栋都进行了翻新,排水管也做了修复,绿化景观也有升级”。
专家说
微改造“面子”“里子”都要美
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孙占卿看来,广州的微改造更加注重文化特色和精细化,成为复兴城市记忆,衔接“老广州文化”和“新国际都市”的舞台。利用街头彩绘和临街设施复现茶楼、醒狮、凉茶等岭南文化符号,通过精细化分区改造,在移步换景中植入老广州场景,为现代都市增添淡淡的乡愁。
老街区微改造,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孙占卿表示,对老旧小区实施微改造,通过对老旧小区空间的连片统筹开发,优化社区布局,不但可以增设新的宜老宜小公共场所,也有利于改善停车难等问题。
孙占卿建议,广州应该深化微改造与城市建设政策协同,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持续更新体系。通过地方立法整合各类更新、改造、微改造政策,建立分级分类的微改造体系,强化改造的力度,对老旧小区待改造设施进行分类统计,实施滚动式、专项化更新。
出品 伦少斌 胡巧娟
策划 朱小勇 任莉莉
执行 张玉琴 马向新 张景云
统筹 佘铄嘉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佘铄嘉 李元源 黄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