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草丛生、边角之地到家门口的健身场所、热门打卡点,小小的公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近日,从化区街口街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口袋公园”改造完成,成为居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建设前。信息时报记者 曾文秀 摄
新建设的口袋公园。信息时报记者 李绍雄 摄
145平方米口袋公园
“绣”出城市方寸之美
白天的口袋公园,可以转动的从化荔枝文化主题打卡装置,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前来嬉戏探索;一旁,长者在健身器材上悠然地进行着锻炼;树荫之下,时常有人在惬意休憩晒暖阳,又或者围坐在石桌旁对弈一局。当夜幕降临,这座占地仅145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又悄然换上另外一片光景。荔枝主题打卡装置被定时点亮的发光灯带发出的温馨黄光包裹,大榕树在细腻的氛围灯点缀下,枝叶间仿佛绽放出万千星辰,浪漫气息弥漫开来。
居民转动荔枝主题互动装置。信息时报记者 李绍雄 摄
就在几个月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边角之地”。“有些人很不文明,经常在这里扔大件垃圾、停放电动车等,甚至还有人在这里大小便。”一位正在公园休闲的长者告诉记者,以前这块地长满了杂草,部分绿植野蛮生长,又有一棵茂盛的大榕树和几棵棕榈树“遮挡”,使得这里成了一个隐蔽而脏乱的角落,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心情。即使荔苑社区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此开展清洁行动,但是依旧治标不治本,居民对此也颇有微词。
口袋公园建设前,居民在此乱停乱放、乱扔垃圾等。信息时报记者 曾文秀 摄
改!如何改?荔苑社区通过线下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广泛征集辖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2024年8月,街口街道办事处启动加强城市管理“社区绣花”行动,结合居民意见和调研发现周边缺少健身场所的情况,计划将这“边角料”地块升级打造成“口袋公园”,既满足民需民愿,又同时补齐功能缺失。在初步设计方案出台后,再次征询居民意见,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
周边居民在口袋公园休闲健身。信息时报记者 李绍雄 摄
改造后的口袋公园变为一片清新怡人、明亮宽敞的休闲空间,即可以锻炼休闲,又可以在寓教于乐中了解本土文化。其中公园内安装的从化荔枝文化主题互动装置,展示了从化区种植荔枝的历史以及获得的荣誉,可翻转的正方体块介绍了井冈红糯、钱岗糯米糍等在内的24种从化本地主流特色荔枝。居民们可以通过翻转小方块,更好地了解从化浓厚的荔枝文化。据悉,从化区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荔枝种植面积在广州市的占比超过50%。
发挥“破窗效应”反向作用
居民自发成为口袋公园监督者
改造后的口袋公园不仅从根源上解决了原先存在的脏乱差问题,还发挥了“破窗效应”的反向作用。所谓“破窗效应”,是指当环境中的无序和破坏行为未得到及时纠正时,会诱导更多的违规行为。如今,这块边角地变成了“口袋公园”,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纳凉休憩好去处,也引导社区居民发挥主人翁精神,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自发成为口袋公园的监督者。
夜晚的口袋公园。信息时报记者 黄林宜 摄
荔枝主题互动装置夜晚定时亮灯。信息时报记者 黄林宜 摄
借着这次口袋公园建设的契机,荔苑社区还对旁边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外立面进行了更新,使之成为一个垃圾分类的普及墙。特别是针对之前有人乱扔大型垃圾的情况,这面墙上专门设置了相关的投放指南,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长者在口袋公园里晒太阳。信息时报记者 李绍雄 摄
荔苑社区口袋公园的投入使用,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还展示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人性化,体现了城市方寸之间的美丽与和谐。未来,从化区街口街将继续关注居民需求,努力打造更多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记者 曾文秀】
【编辑 邓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