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创新活力内生动力”——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共同承办,并得到了《学术研究》《城市观察》《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支持。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学术研究》主编叶金宝,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立云,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北京和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黄埔区委宣传部等单位代表,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合作机构和课题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相关学院和科研机构代表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师生等近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郭德焱主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高水平对外开放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关键驱动力之一。会上,来自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郑永年教授、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宋葛龙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马述忠院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林桂军教授、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珺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吴志才、丁焕峰教授,聚焦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和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研讨。
郑永年教授从对外开放历史出发,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应持续扩大开放,努力成为第四次对外开放的起点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领头羊,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征程。宋葛龙副院长建议广州可以瞄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定位,让广州“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更好贯彻落实党中央赋予的广州使命任务,更好完成国家赋予广州的城市功能定位,打造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示范新模式。马述忠教授深入分析了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林桂军教授全面剖析了广州外向型经济的增长点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王珺教授提出广州打造优质产品与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标杆城市的四个具体路径;吴志才教授整体介绍了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广东探索和实践;丁焕峰教授深入分析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地,在加快推动创新生态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探索新质生产力空间布局规律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经验。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是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新型智库,每年举办智库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和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积极建言献策。
通讯员 李至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文杰